2018年度香港國際攝影節主題展覽「挑釁時代:探索影像表達50年」剛於10月25日開幕,內容聚焦日本先鋒攝影雜誌《PROVOKE》誕生的60-70年時代,當時日本東京隨世界變革而動蕩,期間冒起及活躍的中平卓馬、森山大道、東松照明、細江英公、澤渡朔、須田一政及剛於八月過身的濱口隆等十多位不同風格的攝影師,展出他們於不同時期對日本攝影界產生挑戰意義的影像作品。另外,台灣策展人黃亞紀策展的香港首次個人展「中平卓馬」,展出中平一生由60年代直到2015年間不同創作風格攝影作品,讓觀眾更深入欣賞——這位一直在挑釁攝影本質的傳奇攝影師作品。
![濱口隆作品《戰慄的成田機場》。Hamaguchi Takashi,](https://theinitium.com/wp-content/uploads/2018/10/cb841d208a0246d6bbd3aabf5c07d878.jpg?imageView2/1/w/1080/h/719/format/jpg)
日本二戰後的攝影師,出於戰爭的反思及對戰後社會的關注,由土門拳主導、業餘攝影師參與的「現實主義攝影運動」,嘗試呈現社會最真實的面貌,加上木村伊兵衛、濱谷浩等多位攝影師,皆直接以社會事件作為拍攝題材,故當時的日本攝影,多以平實風格紀錄社會大事為主要手法。
1959年,細江英公、東松照明和奈良原一高等攝影師成立了VIVO(生命之義),主張「主觀的紀實攝影」,嘗試從個人出發看社會現實,深入人的狀態與情緒,提倡攝影師與被攝者的關係。其中包括細江英公於1963年為作家三島由紀夫拍攝,探討身體與情慾的寫真集《薔薇刑》(Ordeal by Roses)。
![森山大道作品《醜聞》。Moriyama Daido,](https://theinitium.com/wp-content/uploads/2018/10/9368d29f222947eeb02e46b79f4706c2.jpg?imageView2/1/w/1080/h/751/format/jpg)
Courtesy of Akio Nagasawa Gallery, Tokyo
1968年日本學運和社會抗爭熾熱,攝影師中平卓馬和高梨豊、批評家多木浩二、詩人岡田隆彦創辦雜誌《PROVOKE》,提倡「為思想發動挑釁」,第二期森山大道加入。攝影師以一系列粗獷、模糊、失焦(Rough, Blurred and Out-of-focus)、紀錄日常生活的黑白照片,挑戰當時注重結構美的主流攝影風格 、以及其他藝術、政治、思想等領域範疇。《PROVOKE》就如其他傳奇般,在一連串對攝影本質的質疑中,辦了三期就走向結束,但已奠定了其在日本攝影的創作理論與實踐上的地位。
三島真是個美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