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深度

自己的家自己救,風災後的社區自救工程

颱風山竹過後,香港政府善後人力遠遠不夠,端傳媒記者分別走訪了幾個地方,看看人們如何為自己的社區做「災後復原」。

2018年9月20日,林慧敏和丈夫跟20多名南亞裔義工在深水埗的一個遊憩公園清理塌樹。

2018年9月20日,林慧敏和丈夫跟20多名南亞裔義工在深水埗的一個遊憩公園清理塌樹。攝:Stanley Leung/端傳媒

端傳媒實習記者 馮楚怡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18-09-21

風速達每小時175公里的強颱風「山竹」9月16日吹襲香港,香港各區經歷10小時十號颶風信號,直至翌日清晨5時,風勢始緩和,天文台改發三號強風信號。

「山竹」風勢稍緩後,不少市民踏出家門都看到同一片災後景像:滿地樹葉夾雜破傘膠瓶玻璃碎,大樹連根拔起躺在路中心,海邊鋪滿發泡膠廢物......「山竹」對香港造成的廣泛破壞,近年罕見,全香港有近1500處地點交通受阻,當局收到超過15000宗塌樹報告,近500宗窗戶損毀報告,394人受傷,9宗嚴重水浸報告。

面對比上年8月「天鴿」更嚴重的災情,政府派出近8000人清除路面垃圾和塌樹。但從「山竹」過後第一天,市容和市面秩序的混亂情況而看,這批人力遠遠不夠。端傳媒記者分別走訪了幾個地方,看看人們如何為自己的社區做「災後復原」。

沒理由只在家裏不滿

If Hong Kong has any problem, we are here to help, just help.

社工林慧敏居於舊區深水埗,在颱風過後改發3號風球的清晨,看到街道上全是塌樹、玻璃碎和垃圾,卻只有兩個年紀較大、身型細小的清潔工人在清理,清理的工作「好像永遠也不會做完」。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