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探索學院

南亞移民史,與現代東南亞國家的起源 ——專訪《橫渡孟加拉灣》作者、哈佛教授阿姆瑞斯

一個東北亞中心的亞洲史必然不斷在幾個尚未解決的衝突上繞迴圈,儘管這些衝突很重要也影響我們生活至深,但若我們開始認真思索東北亞、東南亞與南亞的各種其他連結,或許就能將我們自既有的思考慣性中解放。

我希望這是一本非常「人性的(human)」的書,就像我會同意將這本書視為一本「由下而上的歷史(history from below)」觀點的著作。

我希望這是一本非常「人性的(human)」的書,就像我會同意將這本書視為一本「由下而上的歷史(history from below)」觀點的著作。攝:Rehman Asad/Barcroft Media via Getty Images

江懷哲

刊登於 2018-08-14

#探索學院#江懷哲

【編者按】:孟加拉灣這片海,一度是全球歷史的中心,但隨着它被不同國家的國境所切割,又在戰後的學術框架中,被「南亞」與「東南亞」一分兩半,這段「共有的過去」隨後被遺忘為「不同的歷史」。蘇尼爾・阿姆瑞斯(Sunil S. Amrith)是哈佛大學南亞研究及歷史學教授,專研南亞研究、跨域移民、公共衞生與貧窮史等。他的著作《橫渡孟加拉灣:浪濤上流轉的移民與財富,南亞・東南亞五百年史》英文版在2013年出版,中文版於去年底在台灣翻譯出版,引起台灣各界對「南亞」「東南亞」兩區域歷史連結的思索。台灣讀書類網站「說書」在阿姆瑞斯月初訪台時對他進行了專訪,談到了東南亞國家的起源、移民、區域史的研究等話題。端傳媒獲作者授權編修刊發,以饕讀者。下文「問」為說書團隊中關注東南亞的編委江懷哲。

問:阿姆瑞斯教授您好!作為第一個問題,我想請你用三個關鍵詞來形容你的這本《橫渡孟加拉灣》。

阿姆瑞斯:這問題確實不容易回答。我想我第一個選的關鍵字會是「多音的(polyphonic)」;這是一本擁有多樣聲音的書,因為當初我希望透過多種視角來呈現這區域的歷史。第二個是「實驗性的(experimental)」;我想將不同種歷史編織一塊,特別是環境史與移民史。這兩個都是歷史學裏面發展非常悠久的領域,但將他們一同討論我想還是非常具有實驗性的。

第三個關鍵字的話,我希望這是一本非常「人性的(human)」的書,就像我會同意將這本書視為一本「由下而上的歷史(history from below)」觀點的著作。但當然要嘗試這樣的視角有其限制,如許多我書中的角色僅短暫的出現後即不再出現,主要的原因是這些人並未留下太多的蹤跡在歷史檔案裏,多數未留下回憶錄或不識字,但我當時確實努力想蒐集最多的資料出來。

問:說到「實驗性的(experimental)」,你提到環境史與移民史在歷史學裏面都算是發展穩固的領域。但我好奇想問的是,這本書有試圖對話的對象,或嘗試抗衡或贊同的知識典範嗎?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