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

林猛:爝火不息的文革反思,與壯心不已的錢理群

像錢理群先生這樣記錄過去,訴說苦難,幫助今人與過去之間搭建橋梁,幫助我們理解過去幾代人生活的意義與教訓,這本身也是重建共同體、與「精緻利己主義」做鬥爭的一項重要努力。

錢理群先生早年在北大任教時以研究周氏兄弟(周樹人、周作人)聞名,退休後他的學術生命並未停頓,而是轉入了現代民間思想史的研究。

錢理群先生早年在北大任教時以研究周氏兄弟(周樹人、周作人)聞名,退休後他的學術生命並未停頓,而是轉入了現代民間思想史的研究。圖:Imagine China

刊登於 2018-07-25

#林猛#讀書時間

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莊子·逍遙遊》

近年來,與官方對文革話題的迴避、粉飾與禁錮姿態形成對照,中國大陸民間的文革寫作方興未艾。一些年逾古稀的親歷者不辭辛苦,也不顧時代的冷落,整理、出版了自己所參與的文革見聞。無論官方態度如何,這些作品的存在痕跡已經無法抹去,它們已經保存「在社會的檔案裏」,使有心探求歷史真相的後來者有跡可循。因此,在這樣的總體氛圍下,這些作品都具有彌足珍貴的價值。而在這些作品中,錢理群先生的近著《爝火不息:文革民間思想研究筆記》(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以下簡稱《爝火》)又有尤為特殊的意義。

《爝火不息-文革民間思想研究筆記》

作者:錢理群
出版社:牛津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年12月

錢理群先生早年在北大任教時以研究民國作家周樹人(魯迅)和周作人聞名,退休後他的學術生命並未停頓,而是轉入了現代民間思想史的研究。對這種研究的意義,在他更早的一部作品《毛澤東時代與後毛澤東時代》(以下簡稱《時代》)裏,已經有了明白的揭示:它可以讓我們看到,在一個官方的、主流的中國之外,還有另一個儘管被鎮壓、被抹殺、卻始終頑強存在的「地下中國」;即使嚴酷如毛澤東時代,這樣兩個中國、兩條發展路線的搏鬥依然存在。

正是這個緣故,錢先生在《時代》一書中,在描繪那個時代的畫卷時,不同尋常地為張中曉、楊偉名、李一哲、陳爾晉等民間思想者保留了相當的篇幅:每寫到一個具體的歷史時期,作者在介紹了宏觀的路線與政策之後,都會不惜筆墨評述這些民間思想者的獨立思考和貢獻。更進一步地,他把自己也作為這個群體的一員,將自己思想經歷的變化和盤托出,作為我們觀察的樣本,幫助我們理解那個時代。

而《爝火》一書則是將鏡頭推近,聚焦於各個階段的民間思想,對重要文獻做了概括和詮釋,從而將這另一個中國的面孔刻畫得更為細緻。這樣一種努力,事實上尤其為今天的中國所需要。實事求是地說,那些民間思想者的思考、著述,無論當時多麼珍貴、富有勇氣,今天的人們大概都很難進入其中。如今人們對光亮已經觸手可及,很難去體驗那種「在歷史的隧洞裏蝸行摸索」(舒婷語)、尋找光亮的感覺。這造成的一個後果就是,這些思想的先行者對今天的我們而言變成了完全的陌生人,或者充其量只是留存了一點微不足道的名聲;最近的歷史反而離我們最遠。

錢理群先生把自己也作為這個群體的一員,將自己思想經歷的變化和盤托出,作為我們觀察的樣本,幫助我們理解那個時代。

錢先生在本書中的工作,近乎於為今天的人們進入陌生的文革史搭建了一座方便的橋梁。他一如舊時代的母親,把食物嚼碎了餵給孩子,經他的咀嚼,那些思想變成了易於我們吸收的養分。例如,經過錢先生的解讀,我們得以知道農民思想者權佳果對唯階級觀點的質疑,「共產革命就僅僅是被壓迫者翻身對壓迫者實行鎮壓嗎?這就是共產社會嗎?這就是人類幸福嗎?」我們得以知道李一哲大字報提出的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的時代意義;得以知道陳爾晉提出的「叉路社會主義」、「特權資本」等概念的理論貢獻,以及他對工人所陷入的「一身兼具政治與意識形態的『主體』與生產組織裏的『無條件的服從物』、對分配上的『商品』」的雙重性所作的深刻分析;我們知道了盧叔寧超前於時代的思考,也知道了老革命馮毅之極具洞察力的「文革日記」……凡此種種,正如書名的寓意,都是那個時代微弱卻不熄的炬火。

通過錢先生提供的輔助閲讀,關心時事的讀者或許還會有一個意外發現:今天圍繞文革所產生的很多迷惘和爭論,尤其一些左翼青年對文革所抱的別樣寄託,如果他們有機會接觸這些親歷者的思考,一大半都會煙消雲散。那一代人的痛苦經歷並非全無痕跡,他們對時代的思考都留在了那些秘密記錄與供詞中,只是對我們而言,這些今日已經公開的作品仍在沉睡着,有待於藉助一支如錢先生那樣的筆去喚醒。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