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k-Up

尋訪流金歲月,台南小城故事

「(台南)這是個適於人們做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日子的好地方。」──台灣文學家‧葉石濤

刊登於 2018-06-07

#Pick-Up

寶馬雕車香滿路

倚海的台南原本安分的守在台灣島嶼的南岸,離海岸線那麼近的她,始終無法預料,這竟使她捲入了無可避免的時代浪潮之中,因著海運河道之便,她一步一步走上歷史的舞台,成為清代首屈一指的繁華之城,一時駢肩雜遝,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然而,河道漸漸的淤積,使她被時代的洪流越推越遠,而終歸於平凡。

繁華落盡見真淳

世事變遷,時空流轉,台南依舊是台南,居民依然素樸如故,昔日來來往往的車馬華蓋、達官顯貴一一退去,多了前來尋幽訪勝的旅人與雅士,悠遊漫步小城台南的街道巷口,與見證過去風華的老建築不期而遇,歷經歲月淘洗的它們,洗鍊出他人奪不走的真淳與雋永,或許它們姿態各異,但率真而質樸卻始終是不變的特質。

優遊大街小巷中

選擇搭火車前來台南的旅人,台南火車站將會是為旅人接風洗塵的第一站,日治時期車站的二樓設有洋式旅館,為當時唯一設有旅館的車站,鐵路旅館除提供乘客住宿外,還設有餐廳、酒吧,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車站幾經修復,因應時局變化,最後只能悄悄熄燈,如今從車站一樓大廳向二樓望去,尚可略窺其堂奧。

走出車站外,和南方島嶼的太陽打聲招呼後,跳上公車後,來到民族路附近轉轉,看看赤崁樓的前世與今生,赤崁樓前身為荷西統治時期所興建的普羅民遮城(Provintia,即行省),漢人又稱其為紅毛樓,至清代只剩斷垣殘壁,今日所見大多是漢人在遺跡之上所興建的建物,其中清代乾隆年間的九座贔屭碑(贔屭,相傳為龍所生的九子之一,性好負重),為六○年代後從台南大南門城內遷來,而成為今日赤崁樓著名的景觀之一。往民生綠園方向而去,公園路上的南區氣象中心(即原台南測候所)可先前去一觀,建於日治時期的台南測候所,以圓形建物與寬煙囪塔樓組成,當時以所轄地最高點為設置氣候所的標準,台南鷲嶺(即今公園路)是過去舊城區內地勢最高處,與崙仔頂、山川臺、山仔尾、赤崁、尖山、覆鼎金,合稱為「府城七丘」。

之後再往中正路上走,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台灣文學館(即原台南州廳),由日籍建築師森山松之助設計,在日治時期做為台南州行政中心,現今則做為台灣文學館,最初進行古蹟修復再利用時,設計師以「尊重歷史記憶」角度出發,新建的建築部分量體及高度巧妙安排於古蹟之後,出入口的動線設計上,也規劃須穿越古建築才能進入新建築的空間,形成新舊時代彼此之間的交流對話。如果對文學饒富興趣的旅人,附近的「葉石濤文學館」是不錯的去處,可一睹台灣文學名家的流風餘韻。

繼續沿著中正路走去,偌大正門上寫著大大紅色的「119」字樣的台南消防局(即原台南合同廳舍),令人眼睛為之一亮。日治時期為了慶祝日本昭和天皇登基而興建中央的高塔(稱之為「御大典紀念塔」),為當時市區裡最高的建築,後來做為消防瞭望臺使用,而後又在兩側加蓋磚造「合同廳舍」,成為現今的建築樣貌。再往前走,不遠處可見到台灣土地銀行台南分行(原日本勸業銀行台南支店)迎面而來,整體建築流露穩重厚實之感,尤其成排的仿多利克式廊柱,格外吸睛,而該建築的風格樣式,與同時期的日本勸業銀行台北支店形式相近,可說是一對孿生姊妹花。

轉往南門路上去,不能錯過全台首學──台南孔廟,建於明鄭時期的台南孔廟是台灣首座孔廟,也是唯一有泮宮石坊的文廟。其格局為標準的左學右廟,為前殿後閣的三合院,三進兩廂,自大成坊進入得經由「禮門」及「義路」,才能進入大成門及大成殿,右廟的第一進為大成門,第二進是大成殿,第三進是崇聖祠,而左學則為明倫堂和文昌閣。坐在蒼蒼古樹下歇息,聽蟲鳴聞鳥兒啁啾,引人思古之幽情。

再轉往府前路走去,可遇見日治時期的台南警察署廳舍,其外牆建材則與原台南測候所相同皆為土黃色,但在七○年後一度被漆上紅色塗料,納入「台南市美術館」後再度進行整修,又恢復其原來面貌。再往前走一些,被譽為台灣日治時期三大建築之一的台南司法博物館(原台南地方法院)正向遊人招呼,此建築也同是出自台南州廳設計師森山松之助先生之手,其建築風格有著壯麗的仿巴洛克式圓頂,圓頂之下的大圓柱雕刻華美,搭配幾何圖形彩色花磚,美輪美奐,令人歎為觀止。

之後可再度搭上公車,隨公車一路晃來西門路上的藍晒圖文創園區,其前身為舊司法宿舍群,園區內一部分為日治時期所興建之木造日式建築,透過空間活化利用注入新創意,如由設計師劉國滄先生操刀的著名海安路藍晒圖(原名「牆的記性」),在因緣際會之下輾轉來到這裡,和大眾再續前緣。

走進園區的角落,不能錯過另一個台南在地團隊原印台南,出自對生活的態度以及對文化的敬重,設計出許多令人驚艷的作品,如栞栞木府城建築書便將台南形形色色老建築之美,以椴木作為材,再貼合於日本霧沉典藏卡上製成精巧的書籤,並與在地老字號--合成帆布行合作,設計出有如書卷的書籤袋,再細心為每個專屬老建築書籤的位置標上其地理經緯度,每個設計的細節無不是暗合文化歷史脈絡,展開充滿溫度的府城書籤袋,彷彿又回到台南小城漫步悠遊的美好時光。以「藍晒圖」為名的文創園區,可以想見對文化未來的濃濃想望與企圖心。

念去去千里煙波

旅途太美,令人眼花撩亂,捨不得遊人闔眼,捨不得就如此瀟灑轉身離去,捨不下府城的真誠與美好,這份眷戀的心情,唯有來過台南小城的人才能一一領略,才會明白台灣文學耆老葉石濤先生所言確實不假。

更多體驗,請至端Mall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