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

貿易戰何以戛然而止?美國派系分歧與中美場外過招

值得指出的是,貿易戰之所以這麽快就落幕,還在於雙方都有盡快結束的願望。在貿易戰中,雙方都添加入「場外招數」以逼對方就範。

中美兩國在華盛頓舉行第二輪貿易談判後發表聯合聲明,顯示「中方將大量增加自美購買商品和服務」,其中包括美國農產品、石油和清潔能源、高科技產品;未來15年,中國預計將進口24萬億美元商品。

中美兩國在華盛頓舉行第二輪貿易談判後發表聯合聲明,顯示「中方將大量增加自美購買商品和服務」,其中包括美國農產品、石油和清潔能源、高科技產品;未來15年,中國預計將進口24萬億美元商品。攝:AFP/Getty Images

黎蝸藤

刊登於 2018-05-22

#美國#中美貿易戰#評論#黎蝸藤

過去兩週,中美貿易戰這場年度大戲可謂精彩紛沓。先是美國傳出消息,中國副總理劉鶴會於近期赴美討論貿易問題,但中國不置可否,只確認副商務部長兼談判副代表王受文已經在10日赴美進行前期磋商。接着美國放風,劉鶴可能「沒有這麼快來了」,因爲美國將在國會就對中國500億美元商品的徵稅名單聽證,「忙不過來」。於是,劉鶴來還是不來成爲羅生門。雙方又在其他方面展開心理戰,美國調查華爲是否違反伊朗協議;中國則在海關全面檢查美國農產品,減少進口美國大豆的同時又緊急下令在東北種植大豆。

到了5月1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川普)突然發推特說,美國對中興通訊的制裁(七年內禁止美國公司與中興交易),令「中國流失太多工作崗位」,自己正在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一起共同努力「為中興提供一種快速恢復業務的途徑」,並已經命令商務部「重新考慮」對中興的制裁令。隨後又發推特說「貿易問題會解決」。這個從「美國優先」一下子變成「中國優先」的表態,在美國政壇一下子掀起軒然大波。在特朗普表態之後,中國就立即以「導致豬肉價格上漲」為藉口,取消對美國高粱的「雙反」(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同時宣布劉鶴帶團赴美進行四天談判。

劉鶴在5月16日先拜會了美國「親中派」的代表人物基辛格(季辛吉),已為中美和解定調。翌日,劉鶴上午與財長姆努欽(梅努欽)會面;下午獲總統特朗普接見,據說時間從原定15分鐘延長到45分鐘,連副總統彭斯等一眾高官也一同與會。這種高規格的接待,與先前劉鶴第一次訪美被特朗普拒絕接見,實在是天壤之別。美國報章刊登中國提出解決「2000億美元貿易逆差」的方案,但中國外交部否認。18日,談判完畢。中國率先發布短消息,形容會談是「積極的、建設性的、富有成果的。」19日,雙方公布《中美就經貿磋商發表聯合聲明》。雖然雙方在具體細節上還有待進一步商討,但中方劉鶴稱「貿易戰不打了」,美方姆努欽也稱「貿易戰暫停」。雙方談判團的負責人如此表態,預示以後的細節與具體安排都是事務性的,中美貿易戰危機可以告一段落。中國隨即發出大量新聞稿,為「中美雙贏」「帶節奏」。

從兩個星期前,雙方在北京第一輪談判的不歡而散,到華盛頓第二輪談判就戲劇性地達成協議,當中發生了什麼還尚待解密。聯合聲明沒有具體條款,但與美國早前在北京談判時提出的美方草案《平衡中美貿易關係》相對比,可以大致推測出雙方的讓步。結合前後事件大致可以構建當中的邏輯。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