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深度

專訪導演陳芯宜:帳篷,想像力的緊急避難所

「如果在一個地方,某個人開始升火,升起一團篝火,對我來講那是帳篷的場域。包括點火的人、照顧火的人、被火吸引過來的人、然後有的時候添柴火的人,所以很多不同的狀態在那個火的周圍,但是每一個流動的人,他都跟這個火有關係。」

陳芯宜,1974年出生於台灣,導演,畢業於輔仁大學廣告系。2000年,執導個人第一部電影《我叫阿銘啦》,從而開啟導演生涯,該片獲得台北電影節最佳劇情片獎,更憑藉該片獲得台北電影節最佳新導演獎。

陳芯宜,1974年出生於台灣,導演,畢業於輔仁大學廣告系。2000年,執導個人第一部電影《我叫阿銘啦》,從而開啟導演生涯,該片獲得台北電影節最佳劇情片獎,更憑藉該片獲得台北電影節最佳新導演獎。攝:張藍/端傳媒

撰稿人 胡慕情 發自台北

刊登於 2018-05-16

1月3號,訪談那天,已近中午。導演陳芯宜滴水未進,徹夜為《大帳篷:想像力的避難所》做最後修剪。在這媒體環境崩壞、電影票房低迷的時代,所有創作都要一人多工、以案養案。是相互傾軋的狀態,疲倦卻未顯露在她瞳裡。儘管如此,訪談仍開始於眼淚。而提問平凡不過:「妳爲什麼開始拍片?」 

陳芯宜用迴繞的方式回答。如同她走入電影,始於曲折的詰問。

大學就讀輔仁大學廣告系,課程側重行銷,「但我是一個必須實際接觸人、事、物才有辦法說明的人。我無法販賣想像。」對大學幻滅,陳芯宜不想待在學校,才上大一,就被當了一門《人生哲學》課。人生處處有運命的埋伏,那門未竟的課程是則預言,揭示陳芯宜日後的一再自我推翻與重建。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