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

把海外選票運回馬來西亞的螞蟻雄兵,和他們的網絡

究竟要由「國民陣線」延續在馬來西亞已然61年的執政,或者將由反對陣營「希望聯盟」取得統治權?就在決定之前幾個小時,還有一小群馬來西亞人不屈不撓,拚了命要確保他們的郵寄選票能抵達家鄉。

2018年5月8日,馬來西亞吉隆坡,志願者將海外馬來西亞公民的郵政選票分類。

2018年5月8日,馬來西亞吉隆坡,志願者將海外馬來西亞公民的郵政選票分類。攝:Ore Huiying/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TASHNY SUKUMARAN

刊登於 2018-05-12

#2018馬來西亞大選

【編者按】馬來西亞大選結束,首度實現政黨輪替執政。在這場改變大馬的選戰中,旅居國外的馬來西亞公民自發性地組織出一個個高效的「運票網絡」,三張、五張、十幾張、一百張地把海外公民的選票帶回國內,送進選區,寫下選戰中極其特殊的一頁,更能從這裡看到海外大馬公民對改變政治的熱切期待。

本文原刊於《New Mandala》,標題為The amazing race for Malaysia, across the world,首發於2018年5月8日。原文為英文,端傳媒獲得作者TASHNY SUKUMARAN 及《New Mandala》同意授權轉發,中文由端傳媒特約編譯李寧怡翻譯。

究竟要由「國民陣線」延續在馬來西亞已然61年的執政,或者將由反對陣營「希望聯盟」取得統治權?就在決定之前幾個小時,還有一小群馬來西亞人不屈不撓,拚了命要確保他們的郵寄選票能抵達家鄉。

今年,馬來西亞選舉委員會再度讓旅居海外的成年國民享有郵寄投票的有限權利。但寄送選票的準備期非常短,而且許多人指控選委會效率不彰,很多旅外馬來西亞人沒能收到選票。

有些旅外大馬國民遲至5月7日或8日,也就是投票前一、兩天才收到快遞送達的選票。他們必須在極短時間內填妥選票、找到其他大馬公民見證、然後將選票寄送到家鄉選區的選舉官手中。

(譯注:依照馬國選委會規定,缺席投票的選民須在另一名馬國公民見證之下簽署選票,見證人須簽署另一份表格。郵寄的選票則須在9日投票當天下午5時前抵達選民所屬選區的開票所。

馬國選委會將缺席投票選民分為兩大類,最遲28日截止登記,之後才開始寄送選票,也就是到選舉時,只有十一天可以寄送選票。)

旅居芬蘭的留學生何英傑(音譯,Hor Ying Jie)直到5月8日晚上還遲遲等不到他的選票。他表示,選委會規定的時間「太荒謬」。

「如果這是故意的,根本是破壞選舉,」何英傑說。「如果他們沒有預見會有這種情況,那麼馬來西亞根本是由一群徹底無能的人在做重大決策。」

由於全球各地都有大馬僑民遲遲收不到選票,於是僑民們展開了一項草根運動,串連各地同胞把選票送回家,其間的過程幾乎完全透過社群網路。

旅居澳洲的39歲工程師郭哲民(音譯,Jer Min Kok),在他的郵寄選票申請被駁回後,乾脆訂了機票返國投票。他說,選委會駁回他的申請根本是一樁錯誤。

「選委會拒絕了我的申請,說是因為我過去5年內在馬來西亞居住未滿30天,事實根本不是這樣。儘管如此,我還是決定飛回家鄉去投票。」

他說:「我聽說很多人都太晚收到選票,來不及讓選票在期限內寄回,所以我主動幫一些朋友帶選票回國。大家口耳相傳之下,最後我帶了30多張選票,另一位要飛回家的朋友也帶了大概10張選票。」

郭哲民飛抵吉隆坡後,就把該寄到附近選區的選票分送過去。其他的選票,則交由聚集在吉隆坡暨雪蘭莪中華大會堂的「Undi Rabu免費巴士回鄉投票」眾籌計劃的志工,由他們把選票依地區分類,送上開往大馬各州的巴士,讓返鄉投票的民眾帶回選區。

這個組織海外與大馬國內接力傳遞選票的過程,完全是臨時性的自發運動,參與者無不殫精竭慮。

接力傳遞選票的統籌關鍵,是臉書社團「GE14: Postal Voters Discussion」(大馬國會第14屆大選:郵寄選民討論群組)。這個社團的成員超過2,000人,而根據大馬選委會的說法,本屆大選郵寄選民總計只有7,979人。社團管理員只有Alex Yap等寥寥數人,但他們串連起全世界的大馬僑民,組織了把選票送回家鄉選區的接力過程。

Alex說:「(這個社團)本來沒什麼,但隨著投票日期逼近,我們的任務變得很複雜。」

「起初只是有選民想弄清楚郵寄投票的程序,還有多快能收到選票等等,到後來討論的問題變成要如何透過層層機構(選委會、大馬郵政、候選人、DHL國際快遞)查出選票在哪裡、怎樣劃記選票、怎樣正確封裝選票、還有找誰當見證人。」

郵寄選民討論群組原本只是一個臉書社團,但是到後來,這場把選票送回家的和時間賽跑過程,幾可媲美知名實境秀《驚險大挑戰》(The Amazing Race)。

Alex說,到最後,「大家都在努力串連能把選票帶回家鄉的『信差』,情況複雜的包括把一張選票從澳洲墨爾本帶到吉隆坡,再交給另一名從香港飛到吉隆坡、要轉機去檳城的信差」,他甚至把過程比作3D電玩遊戲。

這個社團與志願者發起的「回家投票」(Pulang Mengundi)運動合作,該組織專為那些手頭不寬裕、沒錢回鄉投票的選民募款。「回家投票」共同創辦人顏淑玲(音譯,Sue Ling Gan)笑說,身為普通國民,卻得投注這麼大的心力確保自己的選票有效,「馬來西亞人都在接受自己擔任選委會的在職訓練」。

莉蒂亞(Lydia Chai,音譯)與潘(Pam Wong,音譯)都是「全球乾淨與公平選舉聯盟」(Global Bersih,簡稱「淨選盟」)紐西蘭分支的成員。兩人要把收到的100多張選票在投票日前一天送回大馬。不過莉蒂亞・蔡說,困難的部分在於串連起接力運送的鏈路。

「我們的信差一下飛機,就要和大約50人碰頭。」大多數選票是直接交給選區選舉官,但有一部分選票沒這麼簡單,得橫越整個大馬才能送到。

「有些選票在送抵機場後,還要經過兩、三個地點才能輾轉送回選區。據我所知,有一個人在機場和信差碰面後,要把選票帶到一千公里外的砂勞越。我們透過臉書、朋友的朋友來串連接力鏈。找陌生人幫忙的過程都是很偶然的。」

她說,選民連陌生人都願意相信,就表示選委會有多讓選民失望。快遞公司湧入許多渴望投票的大馬僑民打來的電話,DHL快遞在紐西蘭分公司的員工,甚至會請來電者去找臉書「郵寄選民討論群組」社團。

「我打電話請DHL幫忙追蹤我的選票,接線員工竟然很清楚狀況,還問我要請其他馬來西亞人打電話給誰!」

在美國休士頓,則有一群馬來西亞人決定跟著感覺走,碰碰運氣——他們直接到機場舉起標語,尋找飛往吉隆坡的人。

大馬女子克莉絲提娜(Kristina Mariswamy)在臉書貼文說:「我們到機場舉起標語,就在櫃檯即將停止辦理登機手續前,我們發現其中一名機師居然是馬來西亞人,他就是要回去投票的!我們在他面前封裝選票,他很親切的願意幫我們帶選票回去。」

身在英國的博士候選人艾米拉(Amira Shaffee)和另外幾名大馬僑民,合力把一個朋友送回國,幫他們把選票帶回去。

「我們預料到選票寄回去會遲到,覺得讓賽立夫(Zarif Sofian)幫我們帶選票回去比較好。他的機票錢是大家一起出的,但是到了5月6日都還沒收到選票,於是我們決定,與其讓他空手而歸,不如讓他幫忙其他人。到最後我們湊到超過10張選票讓他帶回去。」

「淨選盟」雪梨分部秘書傑森(譯音,Jason Goh)表示,選委會並未努力改善他們的可信度。

「旅外的馬來西亞人拚命追問怎麼辦?為什麼?大家為了何時收到選票、怎麼寄回選票驚慌失措,選委會卻毫無回應。選委會未能盡到責任,本會剝奪很多人的權利,但是看到這樣截然不同的結果,很令人振奮。」

Alex也說,馬來西亞選民堅決要把他們的政治決定表達出來,並且強烈維護他們的決定,絕不妥協。

「每個人為了讓選票及時送達,都變得異常靈光,儘可能想方設法。這表明我們是如何鐵了心要讓這件事成功,也展現了我們願做多少努力彼此幫忙解決難題。」

就在這一切如火如荼發生時,原本就因為將投票日訂在週間日(星期三)而引起廣大民怨的選委會,仍然對於選票寄送太慢的問題避而不答。

選委會主席莫哈末哈欣(Mohd Hashim Abdullah)在記者會中宣稱,選務人員寄送選票沒有技術問題,選民「只是因為太熱切想投票」才會抱怨。

他也警告旅外馬來西亞人不要在最後一刻才寄回選票,宣稱選委會在選前11天才開始準備寄選票給海外選民,足夠讓海外選民將選票寄回,除非選民寄得太晚。

內政部副部長努嘉茲蘭(Nur Jazlan Mohamed)更在推特火上加油:「從海外投票的馬來西亞人,大概才8,000人,甚至不到我原以為人數的0.1%。不必太激動。」

這番話引來網友憤怒回應,有人說,「祝你在埔萊(努嘉茲蘭的選區)以8,000票敗選」。

住在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巿的大馬僑民艾斯瓦里(Eswari Kalugasalam),住處附近沒有其他同胞,又在5月7日才收到選票。她花了114美元用FedEx快遞寄回選票,希望選票能在9日下午5時前送達柔佛州。

她說:「早在選舉前,我就查好了飛到馬來西亞大使館的酒店和機票價錢,準備去投票。後來規定變成我要去登記成為郵寄選民,我就去登記了,收到選委會的登記完成通知時,我還很興奮。」

「我信任(選委會)這套流程,儘管其他人都很懷疑它的效率和透明度。現在我很生氣,很失望。每張選票都很重要。我是馬來西亞人,我在乎的不是要支持哪個政黨,我在乎的是我要做對的事。」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