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四(3月2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備忘錄,計劃依據「301調查報告」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大規模徵收關税,涉及商品規模高達600億美元,正式打響了中美貿易戰的第一槍。
301調查報告
根據備忘錄,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將在15天內針對中國商品制定徵收關税的具體方案,還將就相關問題向世界貿易組織(WTO)起訴中國;此外,美國財政部也將在60天內出台方案,限制中國企業投資併購美國企業。消息甫一公布,全球股市出現大幅震盪,道瓊斯工業指數連續兩日暴跌,創下了兩年多來最大的單週跌幅。
在簽署備忘錄的同一天,特朗普又在 Twitter 上公布,將任命前美國駐聯合國前大使博爾頓(John Bolton)接替麥克馬斯特(H. R. McMaster)出任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以「超級鷹派」的作風聞名,曾支持美國推翻伊拉克薩達姆政權,並支持將伊拉克、伊朗及北韓列作「邪惡軸心」。加之不久前特朗普剛剛任命鷹牌人物、中央情報局(CIA)局長蓬佩奧(Mike Pompeo)接替美國國務卿蒂勒森(Rex W. Tillerson),鷹派內閣一一就位,外界普遍認為,這預示着美國對戰略競爭對手——中國和俄羅斯,採取更加強硬的立場。
幾乎同一時間,中國的人大會議落幕,新一屆國家領導班底正式亮相,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由習近平的親密盟友、有「救火隊長」之稱的王岐山所主導的對美班底。這一班底還包括了習近平的核心經濟智囊、剛剛出任副總理的劉鶴。「兩會」之前,他曾為防止中美貿易戰專程赴美談判,還因此錯過了極為重要的十九屆三中全會,但從結果來看,此行並未達到預期目的。
鷹派就位的特朗普內閣和實力派雲集的習近平團隊,將在貿易戰中如何交鋒?這場貿易戰又會否讓中美關係深陷危機,進而重塑全球秩序?這一週,端傳媒精心挑選了四篇《華爾街日報》報導,為你一一解析。我們強烈推薦您 購買/升級成為「端傳媒尊享會員」,以低於原價 70% 的價格,暢讀端傳媒和《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一、醖釀已久的貿易戰
在正式就任總統一年多之後,特朗普正式打響了對華貿易戰的第一槍。不過,這場貿易戰的開打並不令人意外,早在總統競選期間,特朗普就多次炮轟中美之間的貿易逆差,誓言當選後要扭轉這種局面。在去年訪華期間,也將這種貿易逆差歸咎於過往的美國政府,稱要促使兩國貿易變得更加公平。

今年1月,在特朗普發表的首份國情諮文中,也明確表示將解決「壞的貿易協議」,尋求更好更公平的新協議。而在本月初,他剛剛宣布將對進口的鋼鐵和鋁分別徵收25%和10%的關税,目的是重振美國製造業。
這是我們國家一個非常重要的時刻,我們正在着手應對的,是對航空和國防工業至關重要的一個領域,這是在保護我們的知識產權。
《華爾街日報》報導稱,特朗普此次簽署備忘錄,也是為了「重新制定全球貿易規則」,而美國正與中國進行一場大型談判,如果中方未來的行動符合特朗普政府的要求,美國可能會放鬆潛在的限制措施。
端 x WSJ / 原文重點
-
美國準備向中國進口商品整體徵收25%的關税,特朗普的顧問表示,相關措施將覆蓋1300個商品品類。特朗普稱,本次關税行動將影響「大約價值600億美元」的進口商品,不過他的顧問早些時候表示,涉及面為500億美元的可能性更大,相當於去年逾5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的10%左右。
-
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週四在參議院的聽證會上說,相關關税針對的可能是中國要重點發展的高科技行業。這些行業可能包括新能源汽車技術和農業機械。晚些時候,萊特希澤還稱,航空、信息和通訊技術以及機械行業可能也會徵收關税。
-
美國政府的鋼鋁關税計劃原本意在爭取盟友共同施壓中國、促使中國降低這些產品的過剩產能進而減少出口。不過,這些關税措施已經令美國與盟友之間產生裂痕,並且令美國而不是中國成為批評的靶子。因此,隨着特朗普政府與中國的緊張關係升級,如今美國對其他貿易伙伴的強硬貿易立場有所軟化。
節選自華爾街日報3月23日報導《美國將對至多6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關税》
二、「奉陪到底!」
面對美方打響的第一槍,北京方面毫不示弱。在特朗普簽署備忘錄的同一天,中國商務部決定對30億美元的美國產品加徵關税,包括水果、豬肉、廢鋁和鋼管等。
與此同時,中國外交部和駐美大使崔天凱都強硬回應,稱如果美方執意要打貿易戰,中方會奉陪到底。
中方不希望打貿易戰,但絕不害怕貿易戰,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應對任何挑戰。希望美方懸崖勒馬,慎重決策,不要把雙邊經貿關係拖入險境。
與此同時,中國媒體上也掀起了對貿易戰的宣傳攻勢,在多篇文章中將特朗普的行為形容為「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呼籲美方「懸崖勒馬」。

3月24日,習近平對美團隊的重要成員、主管金融與經濟的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也與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Steven Mnuchin)通電話,稱美方公布的301調查報告,「違背國際貿易規則,不利於中方利益,不利於美方利益,不利於全球利益」,強調中方「有實力捍衞國家利益」。
端 x WSJ / 原文重點
-
中國列出的清單沒有包括大豆、高粱和波音公司飛機等美國的大宗出口產品。這表明,中國政府給自身留下了升級貿易戰或者談判的餘地。中國的一名政府顧問說,名單上的所有產品都是小角色,真正重要的是大豆和高粱等美國農產品。
-
未來幾周市場可能維持動盪走勢,期間中美兩國將會互相過招,雙方都在制定關税和反制措施的細節,實施這些措施的最終期限也在逐步臨近。
-
摩根資產管理全球市場分析師 Hannah Anderson 稱,中美兩國受到的經濟衝擊取決於關税計劃最後呈現出來的形式。Anderson 預計,美國的痛感會較為強烈,因為消費者價格和生產者價格都將上漲,而中國則沒有那麼強烈,與前些年相比,中國對美國市場的依賴程度下降。
節選自華爾街日報3月23日報導《中國祭出對美關税反擊第一招》
三、鷹派們,各就各位
在打響貿易戰的同一天,特朗普也公布了一項重要的人事任命:麥克馬斯特將軍(H. R. McMaster)辭去國家安全顧問一職,由前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有「超級鷹派」之稱的博爾頓(John Bolton)接任。
現年69歲的博爾頓是共和黨資深人物,先後為列根(Ronald Reagan)、老布殊(George H. W. Bush)及小布殊(George W. Bush)三位前總統效命。但由於他的立場備受爭議,當年博爾頓獲小布殊提名出任駐聯合國大使時,激起共和黨內訌,提名因此未能獲得參議院通過,結果小布殊要以休會提名方式、繞過國會確認任命,而博爾頓最終亦只在任17個月。
以博爾頓替換麥克馬斯特,是白宮繼經國務卿和首席經濟顧問之後,本月第三次重大人事變動。上週二(13日),特朗普剛辭退國務卿蒂勒森(Rex Tillerson),並提名原中央情報局(CIA)局長蓬佩奧(Mike Pompeo)接任;15日,特朗普宣布將任命庫德洛(Larry Kudlow)出任白宮首席經濟顧問,接替辭職的科恩(Gary Cohn)。
在對待中國的立場上,博爾頓和庫德洛都相當強硬。博爾頓曾批評,中國長期以來佔盡了美國的便宜,在簽署了各類經貿協議後卻不遵守協議,「我們現在不過僅僅是要求中國也像美國一樣遵守協議。我認為這可能是一次小小的休克療法。」;而庫德洛亦非常支持對進口鋼材和鋁徵收高額關税,他在接受採訪時稱:「在通往自由貿易之路上,必須糾正不公平貿易,而中國在這方面劣跡斑斑。」
端 x WSJ / 原文重點
-
博爾頓在2017年2月發表於《華爾街日報》社論版的文章中說,伊朗核協議不僅在整體上體現了綏靖政策,在很多具體條款上也因為受到奧巴馬外交策略的影響而顯得軟弱和語焉不詳。他還說,這些起草中的敗筆造成了嚴重漏洞,而伊朗正在利用這些漏洞大搞導彈和核項目。
-
博爾頓與特朗普在兩個問題上存在重大分歧。在小布殊主政時期,博爾頓曾擔任負責軍控事務的副國務卿,他當時極力主張入侵伊拉克,並堅持認為薩達姆·侯賽因政權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後來這一說法被認為並不可信。特朗普也公開譴責過,認為對伊拉克動武是錯誤的決定。
-
兩人的第二個分歧在於美國對俄羅斯的策略。特朗普已表示希望改善美俄關係,緩和兩國緊張局勢。但博爾頓對俄羅斯極不信任。博爾頓曾在2月份慕尼黑舉行的年度安全大會上說,美國聯邦大陪審團對13名俄羅斯人涉嫌干預美國大選提出了指控,這給特朗普以更強硬的態度對待俄羅斯創造了機會。
節選自華爾街日報3月23日更新的報導《特朗普為何選擇博爾頓出任國家安全顧問?》
四、「新時代」的對美團隊
面對強勢的鷹派內閣,中國將如何處理棘手的中美關係?在國家主席習近平看來,似乎「選將」極為重要。
在剛剛落幕不久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在十九大後短暫「退休」的前中紀委書記王岐山重出江湖,出任國家副主席。外界預料,習近平希望將這位經驗豐富的「救火隊長」留在身邊,幫助中國處理未來動盪不定的中美關係。

自1949年以來,從未有一位中紀委書記能像王岐山這般光彩奪目。在他任內,拿下了有「政法沙皇」之稱的前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永康,「大內總管」、前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辦公廳主任令計劃,並查處了郭伯雄、徐才厚兩名前中央軍委副主席,為「習家軍」全面掌權立下汗馬功勞。
與此同時,習近平的核心經濟智囊劉鶴,也剛剛接任了負責金融與經濟的副總理。這位曾經在美國哈佛大學進修的高官,預料將與王岐山一起處理棘手的中美關係,這兩位「習家軍」的實力派悍將,未來能否再建奇功?
端 x WSJ / 原文重點
-
雖然國家副主席是一個象徵性職位,但外界認為,鑒於王岐山與習近平之間的緊密關係,今年69歲的王岐山將會賦予該職位不同尋常的權力。據知情人士透露,王岐山的主要職責將包括幫助習近平管理至關重要但又充滿變數的中美關係。
-
王歧山負責了中共30年來力度最大的持續反腐行動,因而受到廣泛尊重,也倍受敬畏。這場反腐行動同時還針對黨內異見者,排擠了習近平的主要對手,從而對習近平鞏固權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
王岐山正式回歸第一線領導崗位並擔當處理中美關係關鍵人物的時機頗為關鍵,恰逢美國政府為解決美中貿易逆差問題出台了多項懲罰性措施。去年美中貿易逆差達到3750億美元。特朗普政府已針對進口太陽能板和洗衣機徵收關税,還將對鋼鋁徵收關税,同時還在醖釀每年對至少3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採取一系列關税措施。
-
王岐山曾擔任國務院副總理,與許多有影響力的美國人士建立了關係。他在20世紀90年代末曾負責處理中國最大的破產案,並迫使憤怒的外國債權人做出讓步。王岐山還在2003年中國應對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簡稱SARS)和北京申請2008年奧運會主辦權期間擔當了重要角色。
節選自華爾街日報3月19日報導《前中紀委書記王岐山出任中國國家副主席》
以低於原價 70% 的價格,同時暢讀端傳媒和《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立即升級成為「端傳媒尊享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