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生死觀

超執筆:兩支煙的時間

有人說經歷了就不該後悔,看似是滿滿青春的一句話,但我想後悔與否還需經歷時間的洗禮才能定奪。現在不後悔,也說不準以後會否後悔吧?

圖:Alice Tse / 端傳媒

Cheuk

刊登於 2018-03-17

#超執筆#生死觀

【編者按】作者Cheuk,愛多管閒事的醫科生。有一款模擬外科手術的電子遊戲叫「超執刀」,他執刀,更喜歡執筆。

某夜凌晨。繁星都鑽進黑暗裏去,留下皎潔的明月獨守夜空。

友人從褲袋中拿出火機,點着雙唇間的香煙,燃起了淡淡憂傷。他深深地吸了一口,又對著窗戶徐徐噴出來,白煙來不及形成霧圈,便隨著晚風消散。

「你好像已經放棄勸我戒煙了。」他把頭探回室内。

「你都已經愁眉深鎖了,難不成我還要嘮嘮叨叨,自討沒趣嗎?」

「其實應該也有醫生抽菸的吧。」他突然說道。

「我不太清楚香港的情況,但我知道在中國及意大利有近四成的醫護人員是煙民。(註一)」我突然記起舊時看過的一則趣聞。

「這麼誇張?他們應該比一般人更清楚吸煙危害健康吧?」他半信半疑地問。

「有趣的是,另一個研究還發現有吸煙的醫生比沒吸煙的更有信心可以成功勸病人戒煙。(註二)」

「那麼你也要試一口嗎?」他遞來煙頭打趣說道。

「不必了。」我果斷拒絕。

「可能你會因而更了解吸煙的好處及壞處呢?」

「外科醫生也不用先患上癌症才懂切除腫瘤吧?」我反問。「況且,那研究的結果顯示由非吸煙醫生所做的戒煙輔導是更有效的。」其身不正,又何以正人呢?

「你好像又有點道理。對了,不如你試試勸我戒煙吧?」

「真巧,最近有個醫生教了些戒煙輔導的基本要訣。」我莞爾一笑。

「那麼就給你一個活學活用的機會吧。」他笑說。

詢問(Ask)

他說是上到大學才開始吸煙,屈指一算,都差不多四年了。兩至三日一包煙,即是每天抽十根左右。他說大學三年級的時候失戀,約朋友出來喝酒,喝到一半有人點起了香煙,說吸一口可能會舒服點,然後他便照做了。

「真的有舒服點嗎?」我問。

「不知道是心理或是生理作用,每當有不如意事,就想抽一根煙。」

「那吸煙對你來說其實有甚麼好處與壞處?」我試著要他衡量利弊。

他說,減壓真的是最主要的原因。其次就是社交用途,畢業後他去了會計行工作,放午飯的時候很多同事都會圍在一起「煲煙」,順便交換一下情報, 有時借煙還可當賣個人情。他知道吸煙對身體的害處,例如更大機會患上中風、心臟病、肺癌等疾病,不過現時最困擾他的是要經常漱口及吃口香糖,因為他曾答應過女朋友會戒煙,被發現可糟糕了。

評估(Assess)

最先評估是的吸煙者正處於改變階段(State of Change) ,才能針對性提供適當的干預措施。根據吸煙者的戒煙意向,其改變過程可分為以下五個階段:

  1. 思考前期(Pre-contemplation) :吸煙者未認真考慮過戒煙。
  2. 思考期(Contemplation) :有考慮過戒煙,但並未作出真正行動。
  3. 準備期(Preparation) :決定採取戒煙行動,認真計劃在1個月內停止吸煙。
  4. 行動期(Action) :已開始戒煙,但不到6個月。
  5. 維持期(Maintenance) :持續成功地不吸煙6個月以上。

我這位朋友曾經戒煙一個月,但現在又回到了思考期。美國幽默大師馬克吐溫曾說︰「戒煙是最容易的,我已經戒了一百次以上。」很多人不時會有戒煙的衝動,但這衝動往往及不上再吸煙的衝動。

其他要評估的內容包括他對尼古丁的依賴,以及戒煙的動機及阻力。戒煙失敗的原因尤其重要,讓我朋友受不住的不是煙癮,而是家人的壓力。畢業後他曾經想繼續進修,向藝術方面發展,不過家人卻說畫畫不能糊口,與其浪費金錢及時間去追夢,不如腳踏實地找份正經工作。那時候他剛好答應了女朋友會盡快戒煙,怎料到家人還以要為女友著想為由叫他生生性性,種種壓力之下,他最後選擇了放棄夢想,卻重新拿起了火機。

戒煙輔導常用到的五步曲 (5A’s) 包括:詢問(Ask)、 評估(Assess)、建議(Advise)、 輔導(Assist)、 安排(Arrange)。後面三個步驟我不作詳述,主要都是提出一些人所皆知的戒煙原因,再以心理輔導及藥物協助戒煙。我想談的是那一晚友人提出的一個問題。

他問,如果吸煙者清楚知道吸煙的所有好處與壞處,然後願意承擔所有風險,若吸煙是他權衡利弊、深思熟慮後的決定,我們是不是應該尊重他的個人選擇呢?

他說,只想活到五十歲,之後有甚麼癌症中風都不重要了。人生得意須盡歡,未來的事沒有人能預料,享受每天,享受每一口呼吸,便是他活在當下的最好證據。

他說,其實有很多惡習都會影響身體,例如喝酒、吃零食、遲睡、不做運動,長期飲酒會有肝炎,攝取過量脂肪及糖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為何社會能包容其他不良嗜好,抽一根煙卻是萬惡不赦?

我說,二手煙會害到其他人,他卻反問,「是否吸煙者獨自抽煙,不影響到其他人便沒有問題?」。我一時語塞,然後道:「吸煙者比非吸煙者更容易患嚴重疾病,會對醫療系統做成長期負擔,變相剝奪了其他人的社會資源,好像有點自私。」

「我從來都不是偉大的人。就算不吸煙我還是有機會患上癌症,如果未來我真的會患癌的話,好像曾經抽煙比較划算。」他點起了第二枝香煙,依舊一呼一吸都在窗外進行,我那晚未曾聞到一絲煙味。

「你不怕未來後悔嗎?」我問。

「無法忠於自己才會後悔吧。」我隱約從話中聽出弦外之音。

我從來都不會因為一個人吸煙便討厭他,也不會以吸煙與否定義一個人的好壞,有吸煙的好人,自然也有不吸煙的壞人。思前想後,我想我還是會在尊重朋友個人選擇的同時,跟他們分析吸煙和其他惡習的好與壞,也會與他們分享在醫院遇到的小故事。

猶記得那位患上慢性阻塞性肺病(多因長期吸煙而致)的病人,笑說自己曾經風流,以為一生只為自己而活,後來遇上愛妻,成家立室,現在兒孫滿堂了,躺在病床上的他才說希望能活久一點,那就能見證最愛的孫女慢慢成長。

有人說經歷了就不該後悔,看似是滿滿青春的一句話,但我想後悔與否還需經歷時間的洗禮才能定奪。現在不後悔,也說不準以後會否後悔吧?

註一:Ficarra MG, Gualano MR, Capizzi S, et al. Tobacco use prevalence,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among Italian hospital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Eur J Public Health , 2011, vol. 21 (pg. 29-34)

註二:Pipe A, Sorensen M, Reid R. Physician smoking status, attitudes toward smoking, and cessation advice to patients: An international survey, Patient Educ Couns , 2009, vol. 74 (pg. 118-23)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