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k-UpPick-Up

晚期肺癌治療選擇 免疫治療帶來希望

隨著人口不斷增加和老化,肺癌新增個案亦持續高企,每年新增個案約4,500宗。雖然如此,近年肺癌的死亡個案呈下降趨勢,這都歸功於有效的治療。肺癌治療從以往的單一化療,逐漸提升至較具針對性的標靶治療和免疫治療,使晚期肺癌病人的病情亦能受控,部分病人的存活期也由以往的數個月,延長至數年。

刊登於 2019-01-24

#Pick-Up

肺癌的早期徵狀和傷風、感冒相似,例如長期咳嗽、氣喘,大部分病人誤以為是上呼吸道感染,未能及時發現患癌。直至出現咳血、胸痛等較嚴重的病徵,病人接受較詳細的診斷後,才確診肺癌。根據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李宇聰的臨床經驗,多達六成病人的病情於確診時已達第四期。

「以往晚期或擴散性肺癌的存活期一般只有大約12個月,直至出現標靶治療及免疫治療的療法,才令部分晚期肺癌患者的存活期延長。」李醫生表示,晚期肺癌治療在近十年取得進展:先有標靶藥物針對特定基因異變的肺癌病人,而目前的免疫治療則為沒有基因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病人帶來二線治療的另一選擇。

他表示,當一線治療失效,病人毋須進行額外的生物標記檢測,便可根據醫生處方使用免疫治療藥物。免疫治療的運作機理有別於傳統化療或標靶藥物。李醫生解釋,免疫系統中的T細胞具有辨認及殺死癌細胞的能力,但由於部分癌細胞會釋放名為PD-L1的蛋白,作用猶如為癌細胞戴上面具,偽裝成正常細胞,令免疫系統的T細胞無法辨識癌細胞;而PD-1抗體能抑制癌細胞的PD-L1蛋白,除去癌細胞的「面具」,讓T細胞能夠認出癌細胞,從而攻擊及殺死癌細胞。

他引述臨床研究數據顯示,約15%至20%的晚期肺癌病人接受免疫治療後,病情有客觀緩解跡象,即腫瘤體積縮小達至少三成;有些病人體內的腫瘤可能沒有縮小或消失,但治療可能有助於穩定病情,使病情持續受控。整體而言,接近兩成病人接受免疫治療後,有機會存活超過三年。

李醫生補充,因為免疫治療屬較新的癌症治療方案,所以在治療時需因應其特性,以新角度量度療效,「用藥後有機會出現腫瘤增大或新病症,這可能是由免疫反應引起的炎症所致,故須給予時間觀察病人對藥物的反應,才可確定治療是否有效或應否停藥。」其他免疫治療常見的副作用包括疲倦、腹瀉、皮疹/痕癢、食慾不振和關節或肌肉疼痛;較罕見的嚴重副作用有非感染性、由免疫系統失調引起的肺炎、腸炎、肝炎及內分泌失調等。

醫學界仍在免疫治療上作多方面研究,希望將來在癌症治療上的應用更廣泛。 同時李醫生呼籲,市民要預防肺癌便要遠離煙草及避開二手煙,因為吸煙是引致肺癌的主要原因;煙民則可以考慮定期接受低劑量電腦掃描,有助及早發現肺癌,進行治療。

以上健康專欄由香港百時美施貴寶公司支持。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取代臨床醫學意見,唯有你的醫生方能為你作出準確診斷,提供合適的治療。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