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1月,關廼忠將指揮香港中樂團一連兩晚,分別以《香江歲月》作主打,並演繹他在香港年代的名作;第二晚則以《雲南風情》開場,讓樂迷感受雲南繽紛斑斕的民族風情,像是回顧,也像細數從前種種的「人」「情」事。
從香江歲月的「情」「人」
2004年的作品,在十多年後再次演奏,加上蔡書麟的中提琴,訴說的情感,又是否與當年所作之時相似嗎?此地又是否此情?那需要聽眾們自己入內用心聆聽,這首曲目後,繼之而來的是人物的出現,由張維良吹奏的第一笛子協奏曲《蝴蝶夢》,此曲講求演奏者高超的演奏技巧,複雜變化音以及頻繁的轉調、離調,獨特的旋律設計和曲式結構的佈局,不禁讓人產生人生是「莊周夢蝴蝶」還是「蝴蝶夢莊周」的一種思索,是一種人生或情感上的反思,不同位置的思維,答案終究會相同麼?
從現代的香江,跑到古代的人物不同生活,中國著名十大古曲:《胡笳十八拍之第一拍》。蔡琰蔡文姬以胡笳十八首來道盡自己一生的不幸遭遇,全曲六聲羽調,情緒悲涼,第一拍作為引子,已足以領起深刻的感受。從漢朝再跑到屈原年代,聽著古琴與樂隊演釋的《離騷》,演奏著是期望提醒自己或別人,那種「路漫漫其修遠兮,唔將上下而求索」的思想呢?

而當晚的最後一首,是交響詩《穆桂英掛帥》,1986年關廼忠的編曲到底有沒有改變,還是他想楊門女將穆桂英來詮譯一個訊息,當我們嘗試從穆桂英的內心去讀她的感受,去理解她內心的矛盾與節操,從憶天波府的往事到遼兵入侵、老百姓的痛苦與悲憤,她將親自掛帥出師,帥旗高掛,那是一種迫不得已?一種救國救家的使命?還是只有自己知道的衷情?
從香江情帶動著不同的人物去反思,會是一種甚麼樣的體會?
從地理誌及人物誌的情
第二晚以《雲南風情》為主打,三段樂章組曲:雲海馬玲、叢林夜色與鬧元宵,演奏出緩急快慢不同景緻的民族生活與節慶,之後帶大家聽聽孔雀姑娘,一首大型的三十六箕笙協奏曲的交響音畫《孔雀》,由楊心瑜的笙聲演繹四個樂章中的孔雀活動;隨後是再由張維良出場,領著樂隊演奏出「鄉音、鄉趣、鄉情及鄉行」四個樂章,《印象四首》雖是當晚結尾的樂曲,但正是關廼忠帶領著我們去聽,聽著每一個音韻,組成一種有著人與情的聯繫。

驟眼看來,像是一個又一個地理誌的介紹,卻又似一位又一位的人物誌的介紹,兩著融合,卻產生著不同的效果,人與情,當不可互相捨離,那不是因為我們是凡夫俗子,而是一種對人與地的互動而產生的情感,是天然,也是或然,卻又是一種因果互動似的。
兩晚的演出,關廼忠將會帶著聽眾跑到不同的地域,聽著各地的風土,聆聽數千百年仍未聽完的,歷史人物的心聲。
香港中樂團 雲南風情 - 日期:19-20/1/2018 (五及六)
-
時間:晚上 8:00
-
地點:香港大會堂音樂廳
-
票價:$150, $200, $260, $320
-
指揮/藝術指導:關廼忠
-
演出:一代作曲家與指揮家關廼忠、著名笛子大師張維良、古琴名家喬珊、 中提琴演奏家蔡書麟 與 笙演奏家楊心瑜
備注: 凡同時購買19/1 及 20/1「雲南風情」音樂會正價門票,可獲85折優惠。
"Pick-up" 欄目內的文章系由端 Studio 製作。端傳媒新聞編輯部未參與文章的選題、撰寫、編輯與事實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