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回顧一場對話:香港藝術文化政策何去何從?

藝術界人士真切希望政府能有更完善的措施,支持本地藝術發展,並把香港文化帶到海外,吸引旅客來港。新一屆政府最後能做到什麼地步?

回顧一場對話:香港藝術文化政策何去何從?
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及應運而生的香港藝術週,牽涉價值連城的天價藝術品,也帶動了數以百計的國際參展商及藝術界人士到訪香港。

【編者按】有話想說嗎?端傳媒非收費頻道「廣場」歡迎各位讀者投稿,寫作形式、立場不拘,請來函 community@theinitium.com,跟其他讀者分享你最深度的思考。

六星期前,香港特首發表了任內首份施政報告。眾多項目之中,最備受爭議的莫過於房屋政策。在施政報告出爐後,政府中人就開始馬不停蹄,密鑼緊鼓宣傳新一屆政府的施政方針。筆者不諳政治,對政策措施無容置喙。然而,近日偶然出席了一個關於創意文化政策的論壇,有幸領教新一屆政府在文化方面的鴻圖遠略。席間,兩位新任政治助理黎穎瑜女士和馮海容小姐和與會者有不少有趣交流。作為旁觀者,筆者謹願寫下幾點觀察,聊作紀錄。

1)以文化活動吸引旅客

首先,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的政治助理馮海容小姐提出「回流旅客」(Returning Tourists)的概念,意指一些因商務或轉乘航班等原因短暫停留香港的旅客,在短暫的旅程裏意猶未盡,日後重返香港。馮小姐提及,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有意重點吸引這些旅客,而且希望以文化活動作為一個招徠。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