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

陸冉:江歌案,躁狂年代的渲泄式共謀

一樁異域刑事案件,一場莫名其妙的道德審判,露出了政治狂飆過後的一片社會空白。

2016年11月3日,留學日本的山東青島女生江歌,於東京中野區寓所門口被殺害,日本警視廳拘捕室友前同居男友陳世峰,並以殺人罪名起訴,預計案件今年12月審判。圖為陳世峰接受日本電視台訪問。

2016年11月3日,留學日本的山東青島女生江歌,於東京中野區寓所門口被殺害,日本警視廳拘捕室友前同居男友陳世峰,並以殺人罪名起訴,預計案件今年12月審判。圖為陳世峰接受日本電視台訪問。網上圖片

刊登於 2017-11-19

#陸冉#評論

近日,發生於日本的刑事案件「江歌案」於一年後突然爆發為近年罕有的公共輿論事件。這一以微信朋友圈瘋狂轉發各種評論為主導的公共輿論事件,從支持被害人江歌母親要求判處犯罪嫌疑人陳世峰死刑,迅速地轉向了討伐拒絕配合江母申冤的案件證人劉鑫。其資訊傳播流之浩瀚,其裹挾民眾數量之巨大,其情緒之激烈,反而令人困惑。

東洋上訪故事

江歌案發生已有一年。之前一如近年幾起海外學子暴力兇殺事件被作為有國內關注點的域外事件報導,未見激起幾許漣漪。

隨着被害人江歌母親在日徵集民眾簽名,要求判處嫌疑犯陳世峰死刑,公共輿論對該案的關注迅速升温,成功引爆了公共輿論。

公共輿論何以被點燃呢?也許只是好奇。在諸多公眾人物的帶動下,民意與司法的關係在過去一些年被反覆討論,專業人士通常主張根據域外舶來的法治原則,司法中立,司法不受民意左右。與此同時,上訪伸冤是古老而現實的中國智慧,只是路途艱難,成功者鮮。江母在日徵集民眾簽名要求判處嫌疑犯陳世峰死刑事件。國人對於上訪伸冤的苦難的想像與孤苦母親在域外上訪的悲情形象疊加在一起,映襯着民眾對於司法、對於上訪、對於公正的期待。公眾熱忱地投入了這一事件中,化身為自己日常中無力實踐的虛幻的復仇英雄。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