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

新春糊士托,菜園藝術快樂抗爭

那麼未來的日子,就讓我們繼續張望,張望一個沒有社會霸權,也沒有壟斷資本的烏托邦,或許這是抗爭者的最大心願。

菜園村抗爭行動由動態的衝擊,走向著相對靜態的藝術層面版圖,盛載著多元化的藝術元素,結合不同的藝術創作而成的政治藝術。一下子衝破了固有人們對政治與藝術結合的刻板印象,讓當時的藝術工作者能發揮他們對政治體制的不滿。

菜園村抗爭行動由動態的衝擊,走向著相對靜態的藝術層面版圖,盛載著多元化的藝術元素,結合不同的藝術創作而成的政治藝術。一下子衝破了固有人們對政治與藝術結合的刻板印象,讓當時的藝術工作者能發揮他們對政治體制的不滿。攝:林振東/端傳媒

歐陽奭

刊登於 2017-09-30

#SuperPass#端會員

編按:為了讓端會員可以獲得更多的知識服務,我們與十多間位於港、台的獨立書店成為合作伙伴。憑會員的 SuperPass,就可以去這些書店享受安靜閱讀,以及書籍和飲料折扣。

這些合作獨立書店,也會為最新、最好的書籍,撰寫書摘或書評,讓大家掌握第一手書海情報!今天,位於香港油蔴地的書店 kubrick,為大家帶來《新春糊士托.菜園藝術快樂抗爭》的書評。

憑「端傳媒」會員身份,可到 kubrick 以 bc vip 會員價選購任意紙本書一本,並憑當日購書收據可到咖啡店以半價選購正價之咖啡飲品一杯。

多謝文化人用藝術和善良對抗制度暴力, 播下美麗的種子。

何秀蘭

讓我們繼續張望,張望出去書本以外曾經的烏托邦——菜園村。

我們從閲讀也能端出一個抗爭旅程的時間表,從二零零七年至二零一一年,由這一趟抗爭旅程的起點直至結束,一字一句記錄了為公義而戰的和平抗爭,彿彷回到過去最初抗爭的行動的初衷,那年,抓緊最基本人權和良知的理念,在不公義的社會政策下,拿著顏色筆,畫出當時當權者暴政。

那年,妳也有否曾經為了抗爭者他們堅定不移的決心而動容?

那年,當時筆者曾經住在菜園村的鄰旁的村里,當時只是名小學生,每天路過看到大大小小的白布與紅字,寫著不遷不拆橫額,年幼無知,只是單純的知道政府做了對村民不好的事情,惹村民都生氣了,原本親切、平勿近人、笑容可掬的村民,逼不得已綁起抗爭的頭巾。

「這是為了什麼?」

當時腦子動不動便充滿疑問,對所有事情整天帶著疑問的小女孩,帶著頭頂上的問題雲朵,向當時所就讀村校老師提問。

「是為了安穩的居所和所有村民的公義。」

老師回答的答案不知為何深深印在腦海,當時對這事情像是頭頂的問題雲朵吸收了養份,對於公義兩字有初次的認識,心裏向這詞語打了聲招呼。 然而安穩與公義這兩組詞語看似平凡,像是每一個人應該擁有的權利,其實不然,至少對於菜園村居民來說。

回到書本以內,新界菜園村進行一場充滿政治藝術(political art)抗爭,要訴說一場政治藝術,可以從歷史的角度看看,從起一九六八年前後主張破舊的學生運動和反越戰的時勢說起,他們的作品從抽象表現主義和低限主義反映了勞動者對於無產階級藝術的價值觀。承襲上一代的政治藝術,這場運動也有像一九六零年代激浪派(fluxus)的藝術運動,打着清理「中產階級的病態世界」旗號,來對抗這世界的不公義。

藝術不可以改變社會,但它可以改變人,而人可以改變社會。

龔志成

菜園村抗爭行動由動態的衝擊,走向著相對靜態的藝術層面版圖,盛載著多元化的藝術元素,結合了文學,新詩,戲劇,音樂,舞蹈的藝術創作作品而成的政治藝術。一下子衝破了固有人們對政治與藝術結合的刻板印象,運用公共空間而生成的藝術平台,讓當時的藝術工作者能發揮他們對政治體制的不滿。「不遷不拆」這句口號貫穿了眾多藝術工作者的靈感空間,衍生了值得留念與記錄的詩句和藝術作品。

從二零零七年直到現在已是二零一七年了,過去十年討論的議題仍依舊,例如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規劃仍備受爭議,興建高鐵事件仍然逼遷無數村莊裏的村民,菜園村是其中之一的例子讓我們回顧。

那麼未來的日子,就讓我們繼續張望,張望一個沒有社會霸權,也沒有壟斷資本的烏托邦,或許這是抗爭者的最大心願。

歐陽奭。
歐陽奭。

書評作者

歐陽奭

二十一歲,於二零一六年成立六度文字合作社,作品包括新詩、散文、小說、廣播劇,曾於三十九篇撰文作品《咫與尺》,曾為電台撰寫廣播劇作品《給陌生人的札記》單元劇目,曾參與記錄片《義載2》。

喜歡尋尋覓覓,尋幽探微,尋根究底。

靠著良知與希望這些信念養份生存,對於保育動物議有興趣,從而嘗試學習當一個奶蛋素食者,喜歡讀西西的新詩,愛反覆看張愛玲的短篇故事,偶爾也會看太宰治,村上春樹,希望能透過文字連結世界,憾動心田間那塊的缺口,大抵就是如此。

書籍介紹

《新春糊士托.菜園藝術快樂抗爭》

編者:謝傲霜 及 謝至德
出版社:KUBRICK
出版日期:2012年2月

菜園村的藝術祭典,是反省、是發現、是哀鳴,也是延續記憶與抗爭的力量。

陳雲

《新春糊士托 • 菜園藝術快樂抗爭》一書記錄的,就是菜園村村民與香港藝術工作者們怎樣一起在新春如廢墟的家園中,快樂地以文化藝術超越階級視野的限制,敲問香港人及香港的靈魂,思索香港如何能避免採用泯滅人性的發展模式,更新文化,創造出更公義合理和自由有愛的社會。

一九六九年美國有鄉下小鎮 BETHEL 辦胡士托音樂節,展現戰後嬰兒潮世代對愛與和平的追尋,二○一一年香港有慘被清拆菜園村辦糊士托藝術節,顯示回歸後香港人不甘向現實屈服,以積極樂觀的姿態抵抗不合理的強權。本書記錄了新春兩天吸引數千市民到訪的藝術節盛況,並從分析與採訪當中與大家探討藝術作為快樂抗爭的可能。  

書籍作家

謝傲霜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及傳播學士,香港大學文學及文化研究碩士,現於香港經濟日報任職副刊的閱讀、文化及專題版編輯。

著有文化評論集《愛情廢話》、《香港情書》、《廣告熱賣》 (與馬傑偉合著) 、《音樂敏感地帶》 (與馮應謙合著) ;小說《一半自己 • 曲戀癲癇症》、《耶穌13門徒》、《多謝你背叛了我》;詩集《在霧裏遇上一尾孔雀魚》;舞台劇本《我們是快樂的好兒童》;電影劇本《算吧啦,老豆!》; 社運藝術文化書籍《新春糊士托 • 菜園藝術快樂抗爭》 (與謝至德合編) ;設計文化書籍《設入點:劉小康的CMYK創意學》 (與劉小康合著) 等。《香港情書》、《廣告熱賣》、《音樂敏感地帶》及《耶穌 13 門徒》均曾入選香港中學生好書龍虎榜六十本好書。

謝至德

2010-2011年擔任香港攝影節行政及營運總監。個人網頁:www.duckytse.co

著作包括:《皇天后土-皇后碼頭 攝影集》、《「開心牛」攝影集》、《「飛不起,讓我們走下去」-肌肉萎縮症患者》、《「十年一日」个人攝影集》(明報週刊出版)、《酒吧工厂:打造现代身体》(文字:马杰伟,苗苗堂出版)、《抛个身出去》(文字:梁款(吴俊雄), 苗苗堂出版)、《Harvard Design Magazine selected works of the West Kowloon Reclamation project 1994-2003》、《出卖 LMF:粗口音乐档案》(文字:馬傑偉,明報出版社)、《地下狂野分子:次文化图文传真》(文字:馬傑偉,明報出版社)、《近照香港:定格路人甲乙丙丁》(香港文化研究出版)、《村猫传说名信片集》、《猫样城市(终极版)名信片集》、《「關我九七事?」 攝影集》、《「為未來懷舊 」攝影集》。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