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

柯政佑:默克爾的慘勝,暴露德國待拆的「炸彈」

從另類選擇黨得票來源比較來看,雖然這次大選選民確實有懲罰兩大大眾政黨的意圖,但另類選擇黨的勝利,更多是由於它開發了新的票源。

總理默克爾所屬的基督教民主聯盟(CDU)及姊妹黨基督教社會聯盟(CSU)將繼續成為第一大黨,但得票僅約33%,默克爾於點票後在黨總部接受鮮花祝賀。

總理默克爾所屬的基督教民主聯盟(CDU)及姊妹黨基督教社會聯盟(CSU)將繼續成為第一大黨,但得票僅約33%,默克爾於點票後在黨總部接受鮮花祝賀。攝:Maja Hitij/Getty Images

刊登於 2017-09-27

#柯政佑#2017德國大選#評論

2017年是歐洲大選年。繼英法之後,前幾日(9月24日)歐盟的實質領袖德國也舉行了全國大選。這場選戰的選前氣氛有點冷,很多主流媒體反而更熱衷於討論選後政黨聯合執政的組合、內閣席位的分配以及默克爾(Merkel,梅克爾)黨內繼承人的問題,而不是選戰本身。但無論氣氛如何,這場選舉毋庸置疑是場重要的選舉,其重要性在於,德國是否會在民粹主義全球性的攻勢下淪陷。

選舉的結果,有點意外,但又不讓人太意外。不太意外的原因是,但凡有關注這場選舉的人,透過選前的民調,應該都不難想像兩大大眾政黨(Volkspartei)會遭遇挫折,而另類選擇黨(AfD)則會拿到兩位數的得票率(註一)、自由民主黨(FDP)可能重返榮耀。

令人意外的地方則是,沒人想到默克爾領導的基督教民主黨(CDU,基民黨)及其同盟基督教社會黨(CSU,基社黨)會遭遇到這麼大的挫敗,特別是在當前經濟一片大好的情況下(註二),卻拿到了黨史上第二差的選舉結果,以及最多的選票流失。

毫無疑問,由默克爾所領導的基民黨及其同盟基社黨,以及以一度熱門的舒爾茨作為代表候選人(Spitzenkandidat),卻創下創黨以來最差成績的社會民主黨(SPD,社民黨),會被視作這場選舉的失敗者。成功成為德國第三大黨的另類選擇黨、重振聲威的自由民主黨,以及維持平盤或小有斬獲的左翼政黨(Die Linke)及綠黨(Grüne),則被看做是大、小贏家。很多人由此推斷,極右另類選擇黨的成功,主要是民眾對大聯合執政(Grosse Koalition)的厭惡以及對兩大群眾政黨的懲罰。這樣的看法並沒有錯,但筆者想從另外兩個視角來更深入地談論這場選舉。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