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

香港,一座國際性的豎琴城市?

何時起,香港靜悄悄崛起為一座國際性的豎琴城市,而學豎琴的孩子也確實越來越多了⋯⋯

2017年7月9日,首次移師亞洲的第十三屆世界豎琴大會於香港演藝學院舉行,今年大會主題為「中西薈萃」。世界豎琴大會為全球最大型的豎琴音樂節,三年一度的盛事吸引超過800位來自50個國家的豎琴家參加,為全球各地的豎琴演奏家及愛好者提供學術、文化及音樂交流平台。

2017年7月9日,首次移師亞洲的第十三屆世界豎琴大會於香港演藝學院舉行,今年大會主題為「中西薈萃」。世界豎琴大會為全球最大型的豎琴音樂節,三年一度的盛事吸引超過800位來自50個國家的豎琴家參加,為全球各地的豎琴演奏家及愛好者提供學術、文化及音樂交流平台。圖:世界豎琴大會提供

特約撰稿人 陳嘉文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17-09-11

[ 前面的話 ] 電車噹噹靠在英皇道的一個車站,一邊的人付錢下車,另一邊的人擠上車,直至電車駛開,好像沒人留意到站頭的大型廣告,為上面寫著的「第十三屆世界豎琴大會」而驚奇。自1981年的荷蘭為起點,世界豎琴大會每三年在不同國家舉行,維也納、西雅圖、布拉格、溫哥華、悉尼,三十六年後來到香港,成為第一個亞洲的舉辦地。

雖然比日本、南韓、台灣都遲起步,但香港近十年的崛起在世界眼中是觸目的:賣琴數字和彈琴人數增長驚人,在亞洲的豎琴比賽,香港參賽者幾乎佔了一半,「我想這是有關教育制度的不同,新手不少是孩子。」百年琴廠老闆如是說。多得如今的教育風氣,香港孩子不止只學牧童笛或鋼琴,愈來愈多家長追捧冷門樂器,種類領域多元,這本來是好事,但曾在九龍塘名校當音樂總監的胡龐倩渝卻是擔憂,「人們覺得鋼琴太普通、不是一種樂器,香港的情況是開始走向極端」。

七月初,香港演藝學院裏,手推車來來往往,忙著把過百座豎琴搬到展場,或送進練習室,又移至演奏廳。為期七天的「第十三屆世界豎琴大會」,共上演八十場音樂會。而在演奏廳外,課室都用來做琴手的練習室、豎琴展銷場。難得世界大會就在附近舉行,台灣作家、豎琴演奏者林郁庭專程來到香港觀摩,除了聽大師級的演奏,逛展覽也是重點環節,一來可以隨意在場內試彈大小琴廠的豎琴,同時也吸收這界別的新知識,例如琴廠近來都用什麼高科技做研發:「有的琴加進了電腦系統,能記住彈奏者習慣用的變調模式,讓人彈起來更容易。」

郁庭不是第一次逛這種豎琴展,卻是沒有想到,會在香港這裏開了眼界——她輾轉走到本來是排舞室的另一個展銷場,眼前是一個佈置了花陣的台階,旁邊有一個「豎琴攝影套餐」展示牌,這攤位原來提供用豎琴做背景的拍沙龍服務,即場還有晚裝天使裙可租借。「真的沒見過﹗」她說,覺得這種攤位很香港,「不能不說香港人真的很會做生意」。開幕當天,大會安排了一百座豎琴同台合奏,同樣震撼了林郁庭,「這種場面很亞洲,講求場面壯觀那種,說出來好有氣勢」。

世界豎琴大會中年紀最小的大合奏表演者只有5歲。
世界豎琴大會中年紀最小的大合奏表演者只有5歲。 圖:世界豎琴大會提供

香港的豎琴實力

籌辦這個國際盛事,這次的籌委聯會主席邱聖音 Angela 說其實過程非常困難。「六年前,我們決定申辦,當時的對手是德國柏林。香港的豎琴文化雖然急促冒起,但相對於柏林,我們當然知道還有一段距離,也知道我們的成功機會其實不大,尤其以往曾經有亞洲國家嘗試申辦,但都不成功,而且歐洲當時好想世界豎琴大會可以回到歐洲舉辦。」世界豎琴大會在1981年成立,由荷蘭豎琴家Phia Berghout發起,創會委員裏還有來自當時未解體的捷克斯洛伐克,也有美國人和日本人。至三十年後,2011年香港申辦,世界豎琴大會當時正在北美洲的加拿大溫哥華舉辦第十一屆,三年後,再到澳洲悉尼,如果2017年不在柏林、而在亞洲,那麼大會就要離開歐洲至少十二年。

結果,經過逐一游說委員後,香港破天荒勝出了。Angela說,游說重點除了是香港在豎琴方面的發展好快,也有一個吸引之處是香港的配套很好,機場航線多、交通方便,只是酒店貴一點。「這當然也是重點,我們這次大會有八十場音樂會,邀請了230個豎琴家來演奏,全都是國際級,專程飛來香港。」可以想像,牽涉的物流安排已經是其中一個棘手的問題。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