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

草茅:特朗普時代,尷尬的亞裔教育平權運動

當任何社會問題都要搭上意識形態便車才能到達目的地時,「解決問題」已遙遙無期。

 2016年5月25日,特朗普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洲的競選大會邀請一位亞裔女士上台。

2016年5月25日,特朗普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洲的競選大會邀請一位亞裔女士上台。攝:Imagine China

刊登於 2017-08-21

#評論#草茅

8 月初,美國司法部民權司的一份內部通知遭泄露,內容是該部門正物色律師加入一個「調查,並且有機會對有意以種族為綱的大學錄取提起訴訟」的項目。根據《紐約時報》對文件的解讀,這意味着特朗普(川普)政府將向教育上的種族平權政策「強制優待」(Affirmative Action)發起進攻,以維護白人和亞裔申請者的權益。而且,該項目將由民權司的管理層、即特朗普任命的官員直接發起。這條消息瞬間引爆輿論。而亞裔在報端處於最醒目的位置,罕見地成為話題主角。然而在種族矛盾激化的今天,美國政府的這一舉措,無疑讓亞裔面臨尷尬的境地。

入學維權,亞裔陷入政鬥漩渦

這不是美國大學在錄取中的種族強制優待第一次遭到挑戰。自 1961 年甘迺迪總統提出「強制優待」概念以來,它一直是左右兩派爭議的焦點。但由於種族問題的現實,在法律上對強制優待的一次次挑戰,基本以妥協收場。2016 年 6 月,在最有可能一舉推翻該政策的 Fisher v. University of Texas (2016) 案中,保守派大法官斯卡利亞猝然辭世,搖擺派大法官肯尼迪再次倒戈,讓判決前各方高漲的情緒戲劇性地平息下去。

值得注意的是,在法庭內外,今天強制優待政策最活躍的新對手,已經是美國亞裔。我在舊文章中已經指出過「強制優待」下亞裔面臨的高等教育畸高入學門檻。身處這種境遇,亞裔踴躍加入改寫強制優待政策的隊伍。

近年來,以中產新移民為核心的群體的亞裔組織起來,開始主動尋求與民權活動人士聯合,以上訴、申訴和投票的「入流玩法」,在三權分立的體制內積極尋找破題機會。今年 6 月,在維權組織推動下,教育部調查了普林斯頓大學錄取中亞裔遭歧視的個案,儘管揭開了許多值得推敲的內幕,但結論仍是「沒有硬證據顯示亞裔申請學生遭到了歧視」。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