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深度

冬病夏治:在汙染成災之前,試著讓它足跡透明

夏日接近尾聲,空氣汙染的季節又將來臨。但在今年,台灣民眾除了戴口罩、罵政府之外,還能選擇參與「透明足跡」行動,自己的環境自己救。

圖為高雄煉油廠,約攝於1988-1990年間,現已關廠。

圖為高雄煉油廠,約攝於1988-1990年間,現已關廠。攝:Corbis via Getty Images

端傳媒記者 何欣潔 發自台北

刊登於 2017-08-14

八月的台灣,天清日朗,在冬季常是空汙重災區的嘉義市區,空氣甚至清新到可以望見遠方的玉山山脈,多數人多半已忘記在「紫爆」中求生的痛苦,放心地大口呼吸。不過,在難得的藍天之下,由群眾集資350萬而啟動的「透明足跡」計畫仍沒有停止運作,無論是工作團隊或線上資料庫,仍日復一日地抓取汙染數據、揭露企業因汙染而遭到開罰的紀錄。

「透明足跡」計畫是台灣環保團體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簡稱綠盟)發起的行動專案,計畫原理說來簡單直白:透過追蹤企業汙染數據、撈取即時監控資料,抓出環境汙染的兇手。

看著汙染找兇手,這還困難嗎?在台灣蓬勃的公民環保意識下,只要揭露汙染,還怕廠商不成為過街老鼠?但在近年來幾次重大環境案件中,汙染元兇在眾目睽睽下「搞失蹤」的情節,一再上演:

2016年8月,台大公衛系教授詹長權在雲林麥寮鄉橋頭國小許厝分校的學童尿液中,發現硫代二乙酸(TdGA)濃度偏高,懷疑與鄰近的台塑六輕工廠排放的氯乙烯(VCM)有關。但台塑堅稱學童體內數值異常與六輕無關,主張檢測結果受到汽機車排氣、清潔劑、殺蟲劑、二手菸,甚至「吃太多蛋」等諸多外在因素干擾,不能證明是六輕責任。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