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印度雙方在中印不(丹)三方交界地區對峙逾50天。中國在八一建軍節前後,調門轉趨強硬:《解放軍報》、新華社、中國駐印度大使館、中國外交部、中國國防部、《人民日報》等中國外交、國防、宣傳系統接力發表評論或聲明,25小時內六度密集發聲炮轟印度,把印方行爲從「非法越境」提升到「入侵」。解放軍又在西藏軍演展示武力,頻頻傳出增兵西藏的消息。輿論戰與心理戰之餘,又展開法理戰。8月3日,外交部發放了立場聲明。中國認為是非曲直非常明確,印度違反國際法,是無理的一方,只能「老老實實退出去」。
中國的說法雖然義正辭嚴,但印度與不丹一方也並非完全無理。
危機的起因是中國要在西藏亞東縣洞朗地區修建公路。該地區由中國實控,無論不丹、印度,還是中國的聲明,對中國在洞朗地區(Doklam)修路,引發印度軍隊從多卡拉山口(Doka La)附近穿過「邊界線」前往阻止的事實都沒有異議。關鍵之處在於洞朗地區的歸屬。若洞朗是中國的,印度穿越的便是「中印邊界」,惟不丹與印度認爲洞朗屬不丹,故認為印只通過「印不邊界」,進入「不丹的領土」。(圖一)

印度的表述中,洞朗是「印中不三國交匯地區」。中國反駁說「交匯點」只能是一個點,而不能是一個地區,指責印度混淆視聽。其實,印度的表述並無不妥,爭議的焦點就落在「印中不三國交匯點」到底是哪裏?中國認為是吉姆馬珍山(Gipmochi),而印不認為是吉姆馬珍山以北約六公里的巴塘拉(Batang La)。三者對「何為三國交匯點」有不同見解,哪個更有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