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

周思城:說好的法治呢?新加坡李家糾紛背後的政權焦慮

這宗事件透露了新加坡政治模式的一大敗筆──一旦面對高層政治領導涉嫌觸犯權限、越權、濫權、利益迴避和利益輸送等議題時,便顯得無能為力,甚至縱容。

李光耀的子女為了父親故居的保留和拆除,而衍生的一場公開糾紛,揭露了新加坡政治制度雖然在控制民眾和一般官員方面,有相當大的作用,不過面對高層政治領導,卻顯得無能為力甚至縱容,對後李光耀時代的新加坡和行動黨而言,是一個相當嚴重的問題。圖為李光耀於2016年逝世,其兒子及總理李顯龍而向其遺照。

李光耀的子女為了父親故居的保留和拆除,而衍生的一場公開糾紛,揭露了新加坡政治制度雖然在控制民眾和一般官員方面,有相當大的作用,不過面對高層政治領導,卻顯得無能為力甚至縱容,對後李光耀時代的新加坡和行動黨而言,是一個相當嚴重的問題。圖為李光耀於2016年逝世,其兒子及總理李顯龍而向其遺照。攝:Roslan Rahman /AFP/Getty Images

刊登於 2017-08-01

#梁思城#評論

今年六、七月間,新加坡首任總理李光耀的子女,為了父親故居的保留和拆除,在臉書上爆發了一場公開糾紛。這宗事件透露了新加坡政治模式的一大敗筆──新加坡政治制度雖然在控制民眾和一般官員方面,有相當大的作用,不過一旦面對高層政治領導涉嫌觸犯權限、越權、濫權、利益迴避和利益輸送等議題時,卻顯得無能為力,甚至縱容。

這一切對新加坡政府而言,其實相當諷刺。長期執政的人民行動黨(People’s Action Party,PAP),向來標榜自己以嚴刑厲法,確保施政的清廉和效率,奠定新加坡的長期穩定發展。在面對「專制」、「軟性威權」等批評時,行動黨經常會強調自己是「依法治國」,法律大於個人或個別團體利益。李氏家庭爭議卻意味着,這套做法一旦碰到權貴核心,恐怕有突然失效的可能。

對後李光耀時代的新加坡和行動黨而言,這次無意中揭發的權限和利益迴避議題,是一個相當嚴重的問題。面對當前的社會氛圍、經濟環境和外在壓力,掌權者很容易為了一時的政治考量,陷入集權的誘惑,強化對社會、資訊和政治的控制,削弱對自己權力的約束。這樣的舉動,雖然可能有助於一時擺平異議,但整體而言,對國家的長期發展卻帶着負面影響。

以上所提的舉動,可能會提高政治勝負的代價,包括在行動黨內部,使政治鬥爭更加嚴峻,甚至還可能滲透社會其他層面。在政治人物缺乏廣大社會支持的時候,更是如此。更進一步的政治控制,也可能縮減新加坡社會的彈性,讓國家更難因應經濟、外交和其他衝擊。新加坡因為資源、人口都十分有限,在面對當前的諸多挑戰,比以往更不能缺少靈活。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