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深度

皮村文學小組:如果我不寫,百年後有人知道發生了這些事嗎?

中國有接近三億新工人,他們分布在城市的角落和夾縫中,鮮被主流視線關注。皮村文學小組,成為他們發出微弱聲音的小小舞台之一。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調查,中國有接近三億「新工人」。他們雖然戶籍仍在農村,但已經不再從事農業生產,而是長年在城市打工。這一龐大人群分布在各大城市的角落和夾縫中,鮮被主流文化所關注。皮村文學小組,成為他們發出微弱聲音的小小舞台之一。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調查,中國有接近三億「新工人」。他們雖然戶籍仍在農村,但已經不再從事農業生產,而是長年在城市打工。這一龐大人群分布在各大城市的角落和夾縫中,鮮被主流文化所關注。皮村文學小組,成為他們發出微弱聲音的小小舞台之一。攝:吕萌

端傳媒特約記者 武靖雅 發自北京

刊登於 2017-07-06

初中畢業後,父親問過小海到底喜歡什麼,小海沒敢說喜歡音樂。父親賣掉麥子,交了一千塊學費送他進了技校,然後他跟着招工去了深圳的工廠。那年小海16歲。

他在富士康的流水線上檢測成品:將加工好的手機從流水線上取出,放進檢測盒子裏等一分鐘,再取出放回流水線上,週而復始,一刻不停。

小海痴迷於海子的詩和艾倫·金斯堡(Allen Ginsberg)的《嚎叫》,上班時就在工友面前唸詩。他覺得自己處於一種嚎叫的狀態,「有的時候你的嚎叫是無聲的,但你的靈魂就是一種極力渴望掙脱的狀態。」

在流水線上度過了14年青春後,小海搬到北京,加入了皮村文學小組,無聲的嚎叫終於結束了。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