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從街道名字開始,西班牙人如何徹底清除佛朗哥時代的符號?

從球場到街道,如何記憶四十多年前死去的獨裁者及其象徵,仍是西班牙人研習的功課。

端傳媒記者 張可 綜合報導

刊登於 2017-05-30

儘管西班牙在1975年獨裁軍人佛朗哥(Francisco Franco)病逝後便走上民主轉型之路,但40多年來,專制時期的各種遺跡在西班牙各大城市仍然不難見到。不過,以馬德里為首的一些城市最近正從更改街道名稱做起,徹底清除佛朗哥時代的符號。

佛朗哥的烙印

自1939年在德國和意大利支持下軍事推翻西班牙共和政府至1975年病逝,佛朗哥和他控制的極右翼長槍黨(Falange)在西班牙進行長達37年的威權統治。如同所有的專制政權,與「佛朗哥將軍」有關的路牌、雕像出現在西班牙的各個角落。

儘管佛朗哥政府在二戰中宣稱中立,但由於和軸心國的緊密聯繫,西班牙在戰後受到國際社會排斥。然而冷戰時期,佛朗哥的反共意識形態獲得美國支持,令其政權得以延續,並且自1950年代末開始帶領西班牙經濟快速發展,創造「西班牙奇蹟」。佛朗哥過世後在西班牙國內獲得的評價毀譽參半,也造成專制遺跡的清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存在阻力。

佛朗哥在當代西班牙留下的隱性烙印不可謂不深,其中最廣為人所知的就是被稱為「經典大戰」(El Clásico)的皇家馬德里(Real Madrid)與巴塞隆拿足球會(FC Barcelona)之間的對決。

施行民族主義的佛朗哥上台後,全力打壓支持左翼共和政府的加泰隆尼亞地區,後者的語言和文化都受到限制,比如球會不可以有非西班牙文的名字,球迷也不能將加泰隆尼亞旗幟帶入球場。而作為該地區重要象徵的巴塞隆拿足球會,更是被皇家馬德里的最大支持者佛朗哥重點「關照」,他對巴塞隆拿隊進行政治干預、死亡威脅甚至投擲炸彈,令兩支球隊結下深仇大恨。

佛朗哥病逝後,西班牙國會公告胡安·卡洛斯一世(Juan Carlos I)成為國王。卡洛斯隨即解除黨禁、推動君主立憲制,帶領西班牙進入民主轉型期。1981年,他成功瓦解右翼軍方人士為恢復專制發動的政變。

然而,後佛朗哥時代的西班牙兩大政黨——右翼的人民黨(Partido Popular)和中左翼的西班牙工人社會黨(Partido Socialista Obrero Español,簡稱工社黨)——達成未成文的「遺忘協定」,使得該國民眾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關於佛朗哥時代的記憶被刻意淡化,佛朗哥的追隨者也一直活躍。

從「遺忘協定」到《歷史記憶法案》

西班牙正取替與獨裁者佛朗哥有關的街道名。圖為一個人走過西班牙內戰結束紀念碑。
西班牙正取替與獨裁者佛朗哥有關的街道名。圖為一個人走過西班牙內戰結束紀念碑。

2004年,西班牙終於成立「找回尊嚴及還原佛朗哥時代記憶委員會」,隨後在多個重要城市為佛朗哥時代的受害者建造紀念碑;2006年,歐洲議會首次對佛朗哥政權的不尊重人權行為表示「堅決譴責」。

工社黨首相薩帕特羅(Jose Rodriguez Zapatero)推動的《歷史記憶法案》(Ley de Memoria Histórica)於2007年通過後,西班牙才正式否定佛朗哥政權的合法性,並在所有公共建築強制清拆與佛朗哥有關的雕像、路牌、紀念碑等標誌性遺跡。

《歷史記憶法案》

是一套由薩帕特羅的西班牙工人社會黨政府於2006年提出的法律草案,旨在否定佛朗哥政權的合法性,強制所有公立機構清拆記念佛朗哥的銅像、牌匾與所有其他標誌,與設立機制賠償給受佛朗哥軍法審判的受害者,禁止在紀念佛朗哥的地方(如墓地)進行政治活動,容許受佛朗哥迫害而流亡外國的人及其後人回國成為國民等。此法案於2006年6月28日在內閣通過,於2007年10月30日在下議院通過,於同年12月10日在上議院通過,並於12月26日生效。(資料來自維基百科,百科內容以 CC BY-SA 3.0 授權)

但該法案也引起爭議,支持者認為近年增多的紀念佛朗哥活動會危害西班牙民主體制,清拆其遺跡是轉型正義之必要;但一些右翼保守勢力指責工社黨此舉是在「掀開歷史傷疤」及分化民眾,並認為史觀不能由單一政黨壟斷。

2008年底,最後一個佛朗哥公共雕像在桑坦德市政府廣場被拆除,但《歷史記憶法案》並沒有被徹底執行,尤其在馬德里等長期由右翼政黨執政的城市。

不過,隨着新左翼政黨 Podemos(西班牙語:我們能)的崛起,人民黨和工社黨兩大黨派的「遺忘協定」也逐漸被拋諸腦後,第三勢力正在採取更積極的措施來「消滅佛朗哥」。

用女性名字取代獨裁者

2014年才成立的 Podemos 是一個左翼民粹主義政黨,在2015年西班牙大選中迅速崛起為議會第三大黨,並且在包括馬德里和巴塞隆拿在內的地方選舉中也大有斬獲。這個第三勢力將成為《歷史記憶法案》的忠實執行者。

2015年6月,早年曾是西班牙共產黨成員的人權律師、退休法官卡梅娜(Manuela Carmena)得到 Podemos 和工社黨支持,擊敗人民黨成為馬德里二十多年來首名左翼市長。

卡梅娜走馬上任後,便盯上了馬德里街道上的名稱,她已經宣布要在2017年底前更改至少30處名字,包括皇家馬德里主場班拿貝球場(Estadio Santiago Bernabéu)旁的前進西班牙廣場(Plaza del Arriba España)——「前進西班牙」是向佛朗哥致敬的口號;藍色師團紀念街(Calle del los Caídos de la División Azul)——藍色師團是佛朗哥在二戰時助戰納粹德國的軍團;元首廣場(Plaza del Caudillo)則改回原來的名字「市長廣場」。

此外,西班牙的街道名稱中只有大約5%是以女性命名,而且絕大多是聖徒或者修女。馬德里等地在改名過程中,力求以現代女性代表人物來取代專制時代的軍人們。

比如,馬德里的塞利凱特將軍街(Calle del General Saliquet)就計劃改名為卡索拉街(Calle del Soledad Cazorla)。塞利凱特(Andrés Saliquet)是西班牙內戰時佛朗哥集團的名將,卡索拉(Soledad Cazorla)則是西班牙首位專門處理性別暴力的女性檢察官。

除馬德里外,華倫西亞(Valencia)、奧維耶多(Oviedo)、加的斯(Cádiz)、萊昂(León)等多個城市最近都在討論更改路名。其中西北部城市萊昂近日舉行投票,計劃以美國民權領袖羅莎·帕克斯(Rosa Parks)、墨西哥超現實主義畫家芙烈達·卡蘿(Frida Kahlo)、英國小說家珍·奧斯汀(Jane Austen)、西班牙發明家羅夫萊斯(Ángela Ruiz Robles)等女性名人來取代佛朗哥時代遺留下來的道路名稱。

來源:衛報BBCCityLab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