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Apple Pay 登陸台灣,移動支付能否改變台灣人的消費方式?

刊登於 2017-03-29

2017年3月27日,Apple Pay支付服務正式在台灣上線。
Apple Pay 支付服務正式在台灣上線。

在台灣商家與用戶期待下,蘋果公司移動支付服務 Apple Pay 終於在3月29日正式於台灣上線,台灣也由此成為全球第15個開通 Apple Pay 的市場。今後用戶只要在蘋果的 Wallet App 上綁定信用卡,便能使用 iPhone、Apple Watch 等裝置於實體店面及虛擬通路享受移動支付的便捷。但亦有分析指,Apple Pay 進軍台灣市場後仍面臨不小的挑戰。

Apple Pay 主打移動支付的便利性,以手機為例,用戶在消費時只需按着 iPhone 上的 Touch ID 指紋辨識鈕,再將其靠近刷卡機即可完成支付,無須解鎖螢幕、開啟特定 App 等其他步驟;而在網頁及 App 內消費時,Apple Pay 也同樣簡化輸入信用卡資訊等流程,可透過 Touch ID 或裝置連動等功能完成付款,被視為是現在多數移動支付較難提供的體驗。

此外,蘋果公司也強調 Apple Pay 的交易安全機制,包括以特殊加密的「裝置帳號號碼」取代在手機內儲存消費者的信用卡資訊,免除卡號遭外洩、盜刷等風險。若用 iPad 及 Mac 系列在 App 及網站購物,則會使用指紋辨識和單次不重複的密碼進行雙重認證。若手機遺失也可直接使用線上尋找功能遠端鎖定裝置,或是直接請發卡公司停卡。

目前支援 Apple Pay 的蘋果裝置

包括 iPhone 6 之後機型(包含iPhone SE)、Apple Watch、iPad Air 2、iPad mini 3 與 iPad Pro 系列機型。另外2012年以後推出的 Mac 與 MacBook 系列機型也能使用。但只有搭載近場通訊(NFC)感應功能的 iPhone 和 Apple Watch 可以在感應式刷卡機付款。包含 iPad 平板及 Mac 電腦僅能在 App 內付款,或是透過 Safari 瀏覽器開啟購物網頁付款。(資料整理自蘋果網站)

目前首批與 Apple Pay 合作的信用卡銀行共有7家,包括國泰世華、中國信託、玉山、渣打、富邦、台新、聯邦,總發卡量約佔台灣整體信用卡市場約六成。能以 Apple Pay 支付的店家則包括全家便利商店、家樂福、愛買、屈臣氏、台灣大車隊等46家零售通路,以及 Gomaji、Pinkoi、Momo 等網路通路。

Apple Pay 的挑戰與願景

相較於中國、日本等鄰近市場,台灣在金融法規等限制下,電子支付發展緩慢,包括能否儲值及鬆綁身分確認的限制,都讓本土業者吃盡苦頭,直到近兩年才陸續做出成果。而直到2016年9月,台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金管會)才針對 Apple Pay、Samsung Pay 等移動支付應用,開放銀行業者遞件申請,早先進場的 Line Pay 則被視為是 Apple Pay 目前的強勁對手。

然而,電子支付及移動支付業者在台灣面臨的最大挑戰,仍在於台灣消費者的現金使用習慣。根據金管會2015年的統計,台灣目前主流支付模式仍以現金為主,電子支付的比例僅26%,遠低於南韓的77%、香港的65%及中國大陸的56%。

NFC 技術在支付時,需要搭配硬件也就是感應式的讀卡機,才能完成刷卡手機,因此 Apple Pay 在台能否盛行,不是 Apple Pay 單打獨鬥就行,必須要 NFC 支付系統生態系支撐。

科技媒體《數位時代》評論

此外,目前全台約有12萬台感應式讀卡機可供使用,僅佔整體設備的三成,即台灣商家的讀卡設備仍以傳統刷卡式讀卡機為主。也因此科技媒體《數位時代》的分析認為,台灣的 NFC 支付系統生態系是否完備,將會是 Apple Pay 能否成功發展的關鍵。

但即便環境尚不夠成熟,分析仍指 Apple Pay 開通後將掀起台灣的移動支付大戰,未來將迎來 Samsung Pay 及 Android Pay 兩大全球勁敵。目前台灣智能手機市佔率以三星逾22%為最高,蘋果約20%;其餘則是 Android 系統手機。即便蘋果手機市佔率較低,但金融業者認為,其用戶往往有固定工作、較敢花錢等特徵,是值得開發的群體。

31 %
尼爾森在2016年3月的市場調研顯示,有31%台灣受訪者在過去6個月內使用移動裝置購物,低於中國、越南、印度及南韓等國。

聲音

台灣本來移動支付就已落後,國內業者垂涎這塊市場的同時,又擔憂開放了會被國外較成熟的業者取代,因此站在政府立場,保守的法規除了能避免變動造成的金融風險外,背後也有諸多維護現行金融體系利益的考量,而換來的代價,便是市場發展停滯。

高科技產業趨勢研究中心拓墣產業研究所

整體來說,Apple Pay 上路,銀行、銷售通路若能為了搶市陸續打出優惠戰創造更加值的服務,將有助衝高台灣原本落後的移動支付市場,並且為緊接着登場的 Samsung Pay 等其他支付先鋪出一條康莊大道。

鉅亨網評論

近場通訊

近場通訊(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又稱近距離無線通訊,是一種短距離的高頻無線通訊技術,允許電子裝置之間進行非接觸式點對點數據傳輸,在十厘米(3.9英吋)內交換數據。這個技術由非接觸式射頻識別(RFID)演變而來,由飛利浦半導體(現恩智浦半導體)、諾基亞和索尼共同研製開發,其基礎是 RFID 及互連技術。近場通訊是一種短距高頻的無線電技術,在 13.56MHz 頻率運行於20厘米距離內。其傳輸速度有106 Kbit/秒、212 Kbit/秒或者424 Kbit/秒三種。NFC 採用主動和被動兩種讀取模式。(資料來自維基百科,百科內容以 CC BY-SA 3.0 授權)

來源:聯合新聞網數位時代蘋果日報科技新報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