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

超霸六十年傳奇三部曲第二章:來自太空的試煉

一切要從1964年開始說起。這一年,美國太空總署開始物色一款計時腕錶作為載人太空任務的裝備,最後只有一款腕錶能抵禦一連串測試過程,這就是 Speedmaster。

刊登於 2017-03-09

OMEGA Speedmaster : A Trilogy of a 60 years’ Legend


PART II : The Testimony

最後只有一款腕錶能抵禦一連串測試過程,如極端溫差、震盪、沉重撞擊及嚴苛的真空狀態,這就是 Speedmaster 。圖:品牌提供

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歐米茄的超霸 Speedmaster 還有一個可能更多人知道的暱稱,便是 Moonwatch 月球錶,於是想當然認為它是一枚專為登月而設計研發的腕錶,但事實卻不然,而這個事實正是我非常佩服它的主要原因。

一切要從1942年開始講起,那時歐米茄希望能研發一枚和賽車計時有關的機芯,而且機芯直徑要求較當時已存的為小,這樣便有難度,意味機芯組件要更細小,但同時要能從事計時這麼複雜的功能。於是品牌委託了在集團旗下的著名機芯生產商 Lemania 裏工作的製錶大師 Albert Piguet 代為研究。

歐米茄的超霸 Speedmaster 還有一個可能更多人知道的暱稱,便是 Moonwatch 月球錶,於是想當然認為它是一枚專為登月而設計研發的腕錶,但事實卻不然。圖:品牌提供

結果大師足足花了十五年時間才能完成,便是於1957年給搭載在第一枚 Speedmaster 裏的 27 CHRO C12 ,27代表機芯是27毫米直徑, CHRO 則是計時錶英文 chronograph 而來, C12 則代表此為可累計十二小時的計時機芯,它還有另外 Calibre 321 的代號,由於這個代號較容易記,在往後的六十年一直是腕錶收藏家對第一代 Speedmaster 的稱呼。

所以, Speedmaster 由始至終都是一枚計時錶,在它誕生之時,從來沒有人想像過,它可以成為率先登月的腕錶。一切要從1964年開始說起。這一年,美國太空總署開始物色一款計時腕錶作為載人太空任務的裝備,他們從多個品牌選出一批腕錶,逐一進行測試,而測試規格和其他太空硬件一樣,這個是理所當然的,因為他們要肯定所有裝備皆能安全穩定的在太空裏運作。

結果,最後只有一款腕錶能抵禦一連串測試過程,如極端溫差、震盪、沉重撞擊及嚴苛的真空狀態,這就是 Speedmaster (詳細過程可觀看下面的視頻,由當年美國太空總署負責測試的工程師詹姆士‧列根 James Ragan 娓娓道來)。於是由1965年起,它便成為美國太空總署所有載人太空任務每位太空人的指定腕錶。

由此可見,歐米茄對製錶的嚴謹要求,是發自內部追求完美的精神傳統,就算沒有登月的嚴苛要求,他們還是那麼投入認真地去研發並生產刻印着品牌名字的腕錶,誠如詹姆士‧列根在視頻裏所說,當年成功登月便是對歐米茄最大的肯定和回報。

為了慶祝誕生60週年的紀念,歐米茄更請來本身是太空迷的品牌名人大使佐治‧古尼( George Clooney )拍攝了一段視頻,一起回顧太陽神計劃那段激動人心的日子,佐治‧古尼曾在多套電影中飾演太空人,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現實中他也對太空探索十分着迷。

原因無他,佐治‧古尼成長於六十年代對漫遊太空充滿期盼的美國。結果於1969年7月20日,太陽神11號成功降落月球,當尼爾‧杭思朗( Neil Armstrong )和巴茲‧艾德靈( Buzz Aldrin )首次登月,佐治‧古尼只有八歲。年紀小小的他在市郊他家後園與爸爸一起站在園裡眺望天空中的月亮,想像能否看見太空人在月球踏出第一步的時刻。難怪他視太空人為英雄,而他的夢想就是能夠上太空。

60年過去, Speedmaster 至今依然是美國太空總署認可參與所有載人太空任務的腕錶,也是國際太空站的永久裝備。更難得的是,時至今日,歐米茄「月球錶」仍大致與太空計劃面世前的設計相同,足證 Speedmaster 的原創設計早已充滿前瞻性,絕對是經典中的經典。而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這枚「月球錶」仍可以在各大歐米茄專賣店找到。


編按:一連兩集為大家簡介了 Speedmaster 的誕生,下星期的 PART III 將會更精彩:

PART III : The Icon(3月16日上線)

超霸六十年傳奇三部曲第三章:錶迷終極收藏

從收藏家及死忠粉絲角度研究超霸錶如何成為他們追捧的寵兒,採訪美國著名腕錶文化網站 Hodinkee 創辦人 Ben Clymer 及網上超霸錶最紅社區 Speedy Tuesday 發起人 Robert-Jan Broer 。還會率先介紹歐米茄為慶祝超霸錶六十週年而推出的特別紀念版。

如欲觀看 Speedmaster 過去六十年所推出過的精彩型號,可以登入到官方網站一覽。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