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

中國對台資深官員,為何在兩會前夕落馬?

新的「鄭立中現象」已然在中國官場蔓延,習近平讓所有涉台官員提心吊膽,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就懸在頭上不知何時落。

端傳媒記者陳虹瑾、呂苡榕、特約撰稿人李若冰 發自台北

刊登於 2017-02-27

#台灣#中國大陸

中國海協會常務副會長鄭立中突然傳出被免職,同時被免除的還有「全國政協委員」、「政協常委」和「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等職務。圖為2013年6月14日,鄭立中(左一)出席於海基會舉行的兩岸會議。
中國國台辦前副主任、海協會常務副會長鄭立中日前傳出被撤銷全國政協委員資格,同時被免去的還有「全國政協委員」、「政協常委」和「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等職務。圖為2013年6月14日,鄭立中(左一)出席於海基會舉行的兩岸會議。

2月23日晚間,中國國台辦常務副主任兼海恊會常務副會長鄭立中突然傳出被撤職,同時被免除的還有「全國政協委員」、「政協常委」和「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等職務。鄭立中落馬消息傳到台灣,政界、商界,甚至兩岸關係學界一片嘩然。

鄭立中的落馬,震撼力遠遠勝過日前下台的國台辦前任副主任龔清概,儘管龔清概在下台的第一時間外界就知道他涉及貪腐案件,但他直到 2013年才進入涉台體系,貪腐情節至少表面上和台灣事務沒有關係。但鄭立中不同,既是資深涉台官員,和台灣政、商界牽扯極深,只要案件一天不明朗,各方的猜測和不安勢必與日俱增。

鄭立中出生於1951年,早年任官經歷都在家鄉福建,2005年進入台辦工作前是廈門市委書記,廈門的閩南語講起來和台語幾無分別,鄭立中也因此成了少數能講流利台語的中國對台官員。

2008年5月,馬英九帶領國民黨重返執政,兩岸開始做復談準備。鄭立中在這年6月以國台辦副主任名義接任海協會副會長,落實了中方「兩塊招牌,一套人馬」的布局,也讓他日後在台灣行走,有了更方便的身份。簡言之,就是以「海協會副會長」之名走訪台灣,行「國台辦副主任」布局台灣之實。

2008年歲末,第二次江陳會談在台灣登場,鄭立中第一次率談判團隊赴台,奠定前總統馬英九時代的兩岸兩會制度化協商機制。2008到2016年,兩岸交流的深度和廣度攀上了1949年兩岸分裂分治以來的高峰。鄭立中5年內踏遍台灣300多個鄉鎮市區,直搗中南部綠營鐵票區。一句當時流傳在政、商界的俗語,非常生動地描寫了鄭立中當時扮演的角色:

「伊來台灣,丟親像走伊厝灶跤同款。」(台語:他來台灣,就像去他家廚房一樣)

非典型共產黨官員

鄭立中在涉台事務上給台灣各界留下極為深刻印象的原因,乃是出於他行走台灣時展現的「非典型共產黨官員」的風格,更有人以「鄭立中風格」來總結概括。

一位國民黨人士受訪說,鄭立中拉個小板凳,就可以在絲瓜棚下開講,一邊聽農民心聲,一邊抄筆記,有農民稱他「大陸宋楚瑜」。鄭立中問起農產品如何種植、照顧、包裝,到行銷問題,讓農民感受「不是來統戰的」。

鄭立中的拜會行程裏塞滿了台灣各行各業參訪,他喜歡接觸在地民眾、官員。甚至2011年鄭立中88歲的老父病逝時,他都在台灣南部進行拜會,聞訊後才立即中斷行程、搭機返陸奔喪。

在台灣民間行走時,鄭立中不愛下榻星級飯店,反而酷愛民宿。他的最後一次台灣鄉鎮參訪行程是在2013年底,地點選在桃園縣復興鄉。當時陪同鄭立中參訪的前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說,拉拉山路途顛跛,全程不見鄭立中喘一口氣,眾人在民宿度過一宿後,下山後又驅車前往宜蘭五結鄉,選了鄉間民宿,又住了一晚。

認真做功課、知識淵博、體力過人,這是與鄭立中相熟的官員、台商普遍的印象。鄭立中勤於鍛煉體力,曾和前國民黨籍立委蔡正元相約,一起攻上玉山主峰,順利攻頂,腳程飛快的他,曾讓幕僚抱怨跟不上。另一個例子是一次兩岸經合會期間,高孔廉陪同鄭立中去飯店游泳,時值冬日,高孔廉覺得水溫冰冷,希望提高水溫;鄭立中卻說:「這水太熱了,得冷點才好!」

2008年年中起,北京政府大力對台灣輸出「統戰紅利」,鄭立中是落實這項政策的主要操盤手之一。另一位國民黨人士受訪時表示,兩岸簽訂ECFA後,農委會根本沒研究大陸市場和民眾消費習慣,不知道台灣哪些水果在對岸有競爭力。相對的中國方面也不做功課,此前官員來台購買農產品都是「亂買」,一窩蜂的配合政策採購某種水果;但鄭立中了解肆無忌憚「撒銀彈」是不對的,長期貿易關係才是正途。

上述國民黨人士認為,鄭立中之所以下鄉「體察民意」,反映出台辦系統對國民黨、馬政府的不信任。但中共並不想搞垮馬英九政府,只是國民黨高層掌握台灣農政的狀況與實際有很大的差距,所以鄭立中才要親自了解農村狀況、對症下藥,頗有「既然你不行,我就自己來」的味道。親民黨主席宋楚瑜2012年競選總統時曾批評「馬辦不如台辦」,講的就是「鄭立中現象」。

除了「非典型共產黨員」的親民形象外,鄭立中的「另一面」見過的人屈指可數:在談判桌上,鄭立中寸土必爭、錙銖不讓,就連海基會、海協會發表共同意見,鄭立中也常在文字上斟酌多時。

「雖然私下是朋友,但除了在談判桌上交鋒,我曾為了兩岸定位問題跟他吵架,」高孔廉回憶,2011年底,兩岸經合會在杭州登場,鄭立中率先發言,談了九二共識,卻沒提一中各表。當時,高孔廉立刻在發言時段澄清,對九二共識的看法就是「一中各表」、公開反駁鄭立中。

同年,第七次江陳會在天津登場,投保協議談判不成,雙方發布「關於海基會與海協會繼續推進兩岸投保協議協商的共同意見」。原先雙方口頭同意使用「兩岸法律體制不同」等論述,但鄭立中堅決反對使用「法律」一詞,堅持文中不該出現「法律」字眼,兩造僵持不休,最後以「規定」一詞取而代之。

「他給我印象一直都是這樣子,非常難纏的對手,」一名前兩岸事務高層也形容,談判桌上的鄭立中,最難纏的地方在於,對所有談判議題都清楚掌握,資料根本不必翻,幾乎牢記腦中,邏輯清楚,「搞得我們常常要拿着他們中央領導說過的話,反過來說服他!」

「如果要調查,這些官員哪一個人沒事啊?」一位不願具名的前兩岸高層說,鄭立中負責台商糾紛協處,與台灣政商關係向來綿密,「他來(台灣)的時候,台商會長們哪次不是跟前跟後的?」

看完了鄭立中的行事作風後回頭再問:鄭立中此番為何落馬?儘管外傳可能與先前國台辦被調查有關,但至截稿為止,並沒有更明確的案情資訊。一位國民黨人士表示,從去年8月中共中央巡視組赴國台辦調研時,就傳出「辦裏出事了」,但2015年11月鄭立中接任清華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後,又感覺「好像沒事了」。

「我認識的鄭立中應該是頗清亷的,」高孔廉回憶,鄭立中的兒子赴紐西蘭(新西蘭)留學時,鄭在漳州任職。鄭立中曾透露,當時要舉全家之力、包括父母及祖輩的資源才能支應。直到後來,鄭立中轉任廈門書記,才因廈門待遇較佳,個人得以支應其子留學費用。

「如果要調查,這些官員哪一個人沒事啊?」另一位不願具名的前兩岸高層說,鄭立中負責台商糾紛協處,與台灣政商關係向來綿密,「他來(台灣)的時候,台商會長們哪次不是跟前跟後的?」

這名高層人士更直言,台商若遇經貿糾紛,時常找上國台辦投訴協調局,偏偏,台辦時常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台辦有時不見得幫得上忙,但台商第一個窗口就是找台辦。大家都知道,大陸也是講關係的,你跟鄭立中有關係,就找鄭立中。你願意用多少力氣找他?事情解決後,你要怎麼感謝人家?」

不過另一位海陸兩會前高層人士透露,台灣國安單位曾經提供相關情資,表列出與台商合作生意的,還給特別代理權的中共官員中,的確有點到國台辦裏頭的幾個人,但並沒有出現「鄭立中」。

台灣一位曾經深度參與國台辦「採購台灣農產品」工作,多次接待鄭立中訪台的人士認為,鄭立中遭撤換背後的政治訊息還是有跡可循,「很明顯就是要切斷過去兩岸的『買辦集團』。」他解釋,若過去以「收買台灣人的心」為戰略的對台方針有效,效果應該會反應在選票結果上,但幾次大選的結果和這樣的期待背道而馳,顯見這樣的路數已是無效,「所以這次算是對過去對台工作的修正與盤整。」

中共十九大將在年底開議,從龔清概到鄭立中接連出事,難免讓人猜測,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有意針對涉台系統進行全面「換血」,施展新作為。

龔清概日前傳出涉嫌收賄受審、當庭認罪;台商圈不時盛傳前國台辦主任陳雲林遭中紀委調查、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傳出官位不保等消息。距今10多天前,曾在總統蔡英文當選後提出「九二共識」文字表述具可替代性、大陸官方涉台智庫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長周志懷也傳出退休,由專長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楊明杰接任。

台辦系統換血_繁

新的「鄭立中現象」已然在中國官場蔓延,就是習近平讓所有涉台官員都提心吊膽,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就懸在頭上,不知何時會落下來。習近平在重要談話時常最愛引用「達摩克利斯之劍」,藉此比喻安逸祥和背後所存在的殺機和危險。

可以預料的是,接下來還有一波中共對台人事調整;習近平的對台人事佈局,將於十九大後漸趨明朗。

警戒新的在地協力者集團

幾年來以收買人心為主的「惠台政策」如今走向失效,其原因並非一朝一夕陡然轉變,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吳介民分析,2005年到2012年「國共合作、特權分贓」這套模式執行的極為順暢,也因為「太成功」,於是那些買辦們都跳出來邀功爭寵,而中國派來台灣執行統戰的官員,也經常高調辦事。結果適得其反。

中國的對台工作成了「尋租」與「特權」交互循環的舞台,「國共合作模式」被台灣輿論解構後,開始出現反作用力。2014年太陽花佔領運動爆發,之後兩次大選國民黨的選情一路慘敗。中國對台統戰一路崩盤失效,「中國調整對台工作部署是必然的,整頓對台工作隊伍也是必要的動作,遲早的事。從2014年到現在,只處理了對台工作執行官僚中的兩個(龔清概、鄭立中),其實步調算慢了。」吳介民說道。

多年下來北京的對台工作出現「錢該怎麼給」的困境,吳介民解釋,錢灑太廣,沒效果,也分不夠;錢給了少數人,就成為特權與尋租的樂園。這次鄭立中的撤職,曾在兩岸間從事經貿採購的一名人士認為,這同時也是向台灣這邊提出警訊,「警告過去台灣這邊和鄭立中合作而拿了不少好處、靠國共平台吃香喝辣的人,現在這條路是走不通了。」

至於對台工作路線的修正,對兩岸後續有怎樣的影響,上述這名人士表示,一切圖像得等到十九大之後才會慢慢清晰。而吳介民則強調,「以『惠台』名義收買人心的這條總路線不會輕易改變,只是誰來操辦?收買誰?」除了中共「拜物教政黨」的特性讓他們相信人心可以被金錢收買外,過去對台工作的體系依此建立,如今要調整體質還需要時間,且現階段替代方案為何還看不出來,所以「目前執行的政策都是微調、重組包裝、舊酒裝新瓶。」

「現在要警戒的是,北京有沒有從執政的民進黨內部挖到新的在地協力者集團。」吳介民提醒。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