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愛講粗口的人往往更誠實?

刊登於 2017-01-18

一項新的研究報告指出常說髒話的人更誠實。
研究指愛講粗口和誠實之間呈現正相關。

在社交禮儀中,粗口(又稱髒話、粗話)通常被認為是上不了檯面的禁忌。不過也正是因為它口無遮攔的特性,一項新的研究顯示,愛講粗口的人往往也更誠實。

這項研究由來自英國劍橋大學、荷蘭馬斯特里赫特(Maastricht) 大學、香港大學以及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研究者共同發表在《社會心理與人格科學》(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上。

為了探討粗口和誠實之間的關係,他們進行了兩項項實驗。

第一項實驗邀請276名人士參加,參與者需要先在問卷調查中列出自己最常用的粗口,並陳述自己講這些粗口的原因;其後,他們要再接受測謊儀的測試,再重述一遍自己常說的粗口及相應理由。實驗結果顯示,那些列出越多粗口的人對自己講粗口的描述更誠實。

第二項實驗對逾73000名 Facebook 用戶在網上發表的言論進行了語言學分析。研究人員援用了2003年一份有關謊言的語言學研究成果。該論文指出,由於撒謊的人會下意識地將自己與謊言進行區隔以及心神不寧等原因,其語言模式會體現出較少使用「我」、「他/她」等人稱代詞(會以更具體的人名指代)以及較多出現「擔心」、「害怕」等表達負面情緒的詞彙等特點。據稱,這項研究判定謊言的準確率為67%。在對受邀測試的 Facebook 用戶的語言習慣進行分析後,發現較多使用粗口的用戶在發布 Facebook帖文時較符合誠實的語言特點。

基於此,研究得出結論稱,粗口與誠實之間呈現正相關,愛講粗口的人更不容易撒謊以及欺騙。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裏指的「不誠實」並非是通過刻意欺騙來傷害他人,而是通過對於真相的適度「修飾」來打造更受歡迎的社交形象。

講粗口通常被認為是不合宜的行為,不過也正因為此,它表示說話者正在告訴你他真實的想法。正因為這些說話者沒有修飾自己的用語,他們也沒有修飾自己的觀點。

研究者之一、劍橋大學心理計量中心副主管 David Stillwell

參與研究的劍橋大學心理計量中心副主管 David Stillwell 表示,講粗口的人通常都處於憤怒、沮喪等負面情緒中,而看起來不夠體面的粗口較為準確的表達了言說者的真實想法。如果人們在這種情境下還在思考自己究竟該怎麼說,那麼很大程度上「人們在考慮的並不是自己想表達什麼,而是對方究竟想聽什麼」。

5000 美金
社會制度常常無法接受粗口。1939年,電影《亂世佳人》就因男主人公一句「坦白說,親愛的,關我屁事」的台詞(Frankly, my dear, I don't give a damn)被罰款5000美金。

粗口

是指污言穢語、粗鄙不雅的話,尤其是語句中含有令到其他人感到侮辱、羞辱或冒犯的用字遣詞。此外,因性別、年齡、民族及宗教差異而產生歧視的相關詆毀詞語雖也使用惡毒,但通常被視為「歧視性字眼」。隨着社會的演變,人的認知各有不同、一些過往被視為粗口的字詞,在部分人眼中會變得不具冒犯性。相反,原本中性的詞彙也可能會演變為粗口(典型例子例如「小姐」)。也有觀點認為,粗口雖然帶有侮辱性,但必須要透過其語境去理解。偶爾在非正規場合有一兩個髒詞不僅無傷大雅,還可以使言語變得連貫而生活化。在不少情況下,粗口也能成為人們表達親密度的方式。(資料來自維基百科,百科內容以 CC BY-SA 3.0 授權)

來源:獨立報Neuroscience News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