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元淦恭:習近平的年度經濟工作會議,傳遞出什麼信號?

十九大前的中國高層,打算如何在經濟上佈局,應付從人民幣貶值到特朗普上台的系列風險?

刊登於 2016-12-23

2016年11月22日,習近平出訪智利。
2016年11月22日,習近平出訪智利。

12月14日到16日,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對中國來年的經濟工作作出整體部署安排。這次會議,是中共十九大之前的最後一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中國政經觀察者來說,其意義極為特殊,傳遞了重要的中長期政策信號。

強調「經濟工作指導思想」

近幾年來,由習近平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總結當年經濟工作,部署下年經濟工作,總理李克強對下一年經濟工作進行具體部署,已經成為慣例。但習近平在今年的會議上不僅「總結2016年經濟工作、部署2017年經濟工作」,還加入了「闡明經濟工作指導思想」。這並非每年常規安排,而是習對過去幾年來經濟工作的總結。

這次會議的通稿中指出,中共「十八大」以來「初步確立了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經濟政策框架」。其中包括「作出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重大判斷」、「形成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政策體系」、「貫徹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

近幾年來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每年都會就決策層的某一重大判斷展開論述。如2014年的會議,主要從九個方面定義了剛提出的「新常態」概念;2015年的會議則進一步提到「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並用一個專門自然段的篇幅,強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意義,將這一新確定的改革概念,定位為適應和引領「新常態」的重大創新、適應國際競爭的主動選擇、適應經濟新常態的必然要求。

「新常態」是習近平上台之後對經濟形勢的判斷,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其政策取向,「穩中求進」則是工作的基調。實際上,這一整套論述,可以算是習近平從世界觀、價值觀和方法論三個維度建立起的完整理論和政策框架,這個理論和框架,很可能在明年納入中共十九大報告,對中國經濟起更長期的指導作用。

「穩中求進」的經濟政策內涵

12月9日的政治局會議,初步闡述了「穩中求進」的意涵。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此後公佈的會議通稿,相較政治局會議通稿,直接在「穩中求進總基調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後,明確加上了一句「也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並且,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更直接地強調「穩是主基調,穩是大局,在穩的前提下要在關鍵領域有所進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奮發有為」。

在新的語態下,「穩中求進」不再是一種狀態描述,不能再簡單理解為「經濟增速目標不調低」等具體政策要求。相應地,「穩中求進」的「穩」字,反映的是嚴控經濟和金融風險,保持政治和社會穩定的總體思路。在這一背景下,2017年的整體政策取向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進一步淡化增長目標。

過去一段時期,偏寬鬆的宏觀政策和監管環境,一度造成了金融業超常規擴張和資產泡沫,資金「脱實向虛」情況難以緩解,全社會金融槓桿高企,風險正在積聚。這次的會議明確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決心處置一批風險點,着力防控資產泡沫,提高和改進監管能力,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結合最近部分金融監管部門高層的表態,可以判斷,控制資產泡沫已成為當前經濟工作的關鍵取向,任何機構都不能對這一具有政治性、戰略性的任務造成干擾。而「提高和改進監管能力」,更直指強化金融監管的跨體系跨部門協調,以適應混業經營形態,打破分業經營藩籬。

對2017年的改革部署,會議所反映的信號更為明朗。政治局會議通稿中,關於改革的表述相比上年沒有明顯變化,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傳遞的信號,整體更加審慎。比如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要加快財税體制改革和金融體制改革,而在今年,「加快」一詞被替換為「穩妥」。在金融改革的具體表述上,去年提及發展股票市場,研究監管體制改革,加快銀行體系改革,深化國有銀行改革,加快發展綠色金融共五個目標;今年則簡化為了監管體制改革、深化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改革、完善國有商業銀行治理結構,有序推動民營銀行四個目標。在金融改革的優先序上,「深入研究並積極穩妥推進金融監管體制改革」被放在了首位,反映以金融監管體制改革(實質核心是成立可以跨行業監管的整體金融監管機構)實現對全市場的有效監管,避免監管真空,減少跨市場套利,是2017年金融改革的中心任務。在此之外,「深化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改革」的表述較去年的「儘快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紮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合法權益得到充分保護的股票市場」也明顯較務虛,而關於銀行改革的兩個具體表述,相較於去年的「加快推進銀行體系改革」也有收縮。這都印證,在「穩中求進」方法論指導下,改革的節奏和力度仍將審慎。

財税和金融可能都是「穩」的方面,但2017年的經濟政策,也可能有「進」的方面。相較於去年,今年的會議對國企改革的闡述篇幅增加一倍,相較去年只談及「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加快推進壟斷行業改革」,今年的會議對國企國資改革措施,談得較細較實,除重申推動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外,特別強調要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結構,和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並要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領域邁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實質性步伐。

政策信號,宣示強化預期管理

這次會議釋放的一些政策信號,可以解讀為中央在強化管理與引導外界對經濟局勢的預期。

比如,此次會議對產權保護強調的力度前所未有。會議在闡述2017年改革任務時,把「加強產權保護制度建設」置於推動財税、金融、社保等改革之前。這是繼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發布以來,決策層再次釋放出強化公私財產平等保護,穩定民間資本預期的強烈信號。

在貨幣政策方面,會議使用了「貨幣政策要保持穩健中性」的表述。從2010年以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貨幣政策表述一直是「穩健」,但由於其間貨幣供應和流動性情況實際波動很大,外界已很難理解「穩健貨幣政策」背後的實際政策信號。2016年年初,周小川等人曾說,當前貨幣政策為「穩健略偏寬鬆」,由此,此次會議通稿使用「穩健中性」一詞,向外界傳遞的意圖就比較清晰。在內外因素多重作用,尤其是去槓桿和打擊資產泡沫的背景下,貨幣政策實質上會較此前有所收緊。今年下半年以來,無風險利率單邊走低的趨勢已被打破,也在實質上印證了這一點。

針對財政政策,會議稱「預算安排要適應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低企業税費負擔、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雖然沒有像去年一樣明確使用「階段性提高財政赤字率」的直接表述,但總體傳達的信息也較為明朗:當前供給側改革、民生等方方面面都需要花錢,降低企業税費負擔又勢在必行,因而必須要維持一定的財政赤字率,赤字率即使不較上年提高,也不可能有較明顯幅度的降低。

匯率政策方面,相較去年的「完善匯率形成機制」,今年的表述更具體:「要在增強匯率彈性的同時,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這一宣示向外界展示的匯率政策底線,大體上是:如果美元快速升值導致其他貨幣走弱,人民幣至少對一籃子貨幣還是會保持穩定,中國決策層不可能放任人民幣快速、大幅度貶值。

長期改革目標:農業、實體經濟和地產

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五項重點任務,圍繞「三去一降一補」(即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總體上偏向中短期。而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四項重點任務,第一項是「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而後面三項,即「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着力振興實體經濟」、「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都指向更中長期的施政目標。換言之,這幾點工作部署,可能在中共十九大乃至將來幾年的相關政策文件中,都會有比較集中的體現。

外界最為關注的,當然是關於房地產市場的表述。房地產市場兼具金融屬性和社會屬性,金融屬性意味着必須避免房地產市場大起大落,因為這可能導致較大風險;社會屬性意味着房地產泡沫過度擴張,不僅會加劇金融系統風險,更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因此,會議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要求「綜合運用金融、土地、財税、投資、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

從短期來看,通稿提及的具體措施,包括宏觀上管住貨幣,微觀支持合理自住購房、限制投機性購房,房價上漲壓力大的城市合理增加土地供應,特大城市疏解功能帶動周邊城市發展等,主要以宏觀政策、金融政策、土地政策和監管規範等經濟和行政手段為主,暫未提及「房產税」這一最敏感的問題。

着力振興實體經濟,中心是提高質量和核心競爭力。具體措施,一方面是提倡創新驅動和「工匠精神」,可以預期,圍繞「中國製造2025」和「互聯網+」戰略的相關政策還將持續出台;另一方面,是調動市場主體積極性,尤其是推動外資企業、中小微企業等市場主體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詞,最早見於2016年中共中央「一號文件」《關於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此番首次被納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議題,反映「三農」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板和薄弱環節,在當前在大力推動扶貧攻堅的背景下,其經濟意義和政治意義都更加凸顯。

適應特朗普上台後的外部環境變化

今年以來,國際政治經濟形勢風雲變幻。英國脱歐,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對過去國際政治經濟發展的慣性造成了明顯衝擊。中國政府對外部環境的變化的反應,也體現在這次經濟工作會議的內容中。

去年的會議通稿,有一個自然段專門闡述對外開放工作,提及優化對外開放區域布局、推進外貿優進優出、積極利用外資、加強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加快自貿區及投資協定談判、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抓好「一帶一路」建設落實等多項目標任務。而在今年,會議通稿中僅提及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諸如「自貿區及投資協定談判」、「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等表述,都沒有再出現。這反映出,在當前全球化面臨退潮的背景下,中國高層對外部環境看法更趨審慎,尤其明年將是特朗普執政的第一年,還需要認真觀察特朗普的內外政策。

此次會議通稿中,還提及「推進更深層次更高水平的雙向開放,贏得國內發展和國際競爭的主動」。「雙向開放」的相關表述並不算新,但「贏得國內發展和國際競爭的主動」反映出高層的想法:在新的國際形勢下,中國想要以「練好內功」來確保戰略主動,贏得戰略空間,避免在國際競爭中陷入被動。

(元淦恭,九鼎投資研發部負責人)

本文原載於微信公眾號「九鼎投資研究院」,原標題為《解讀十九大前最後一次經工會》,經作者授權,由端傳媒編輯轉載。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