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馮嘉誠:羅興亞人的悲歌,與昂山素姬的窘局

緬族人民普遍篤信佛教,加上迷信來自南亞地區的「孟加拉移民」會構成政治、經濟及文化威脅,較難同情羅興亞人。

11月24日,英國廣播公司(BBC)轉述了聯合國難民署官員對緬甸西部若開邦(Rakhine State)的觀察,批評緬甸政府自10月以來於當地展開平亂活動,縱容羅興亞人被殺害,甚至有意發動「種族清洗」(ethnic cleansing),導致大量難民流入鄰國孟加拉,釀成人道危機。

一年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昂山素姬(翁山蘇姬)帶領「全國民主聯盟」(National League for Democracy,下稱「全民盟」)在緬甸國會選舉取得大勝,所得議席高達接近80%,基本上掌握了總統的任命權。叫人錯愕的是,直接控制國家逾五十年的軍方(及其政黨化身)公開承認選舉結果,交出憲法修訂權及部分內閣職位任命權以外的主要權力,一時成為東南亞民主進程的微弱曙光。

然而,近日再次爆發的羅興亞難民問題,再次突顯積壓多年的種族矛盾,緬甸民主化神話面臨崩盤。到底全民盟執政,會否一如昂山素姬競選承諾一樣帶來國內種族和解,還是只是「換湯不換藥」,藉着排擠國內少數民族延續緬族霸權(Bamar hegemony)?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