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宋邁克:法國大選起跑,右翼三強的政治路

右傾民眾究竟會樂意選擇更加温和、尋求團結的波爾多市長,還是措施激進的「法國版戴卓爾」?

刊登於 2016-11-22

2016年11月20日,法國波爾多,一個選民正在排隊準備投票。
2016年11月20日,法國波爾多,一個選民正在排隊準備投票。

前天(11月20日),法國2017年總統選舉右翼初選第一輪投票結束。在超過4百萬選民參與的投票中,前總理弗朗索瓦·菲永(François Fillon,台譯費雍)和阿蘭·朱佩(Alain Juppé,台譯阿蘭·居貝)以 44% 和 29% 的選票進入第二輪,而前總統尼古拉·薩科齊(Nicolas Sarkozy,台譯薩科吉)得票 21% 被淘汰出局。

一週後的11月27日,菲永和朱佩將在第二輪中對決,獲勝者將成為右翼陣營的總統候選人。

這次對全體右傾和中間派民眾開放的初選,由右翼共和黨(Les Républicains)組織,和總統選舉一樣採取兩輪多數制(第一輪中如無人過半,則得票前兩位的候選人進入第二輪對決)。在當前左翼候選人分散、普遍不被看好的情況下,右翼初選的獲勝者,很有可能將在來年與不斷壯大的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Front national)候選人馬琳·勒龐(Marine Le Pen,台譯馬琳·雷朋)一道,競爭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第八位總統的寶座。

折戟沉沙:薩科齊的復出之路

Nicolas Sarkozy。
Nicolas Sarkozy。

1976年,右翼領袖希拉克(Jacques Chirac,台譯席哈克)創立了政黨「共和國聯盟」(RPR),薩科齊和朱佩都是第一批成員。1983年,年僅28歲的薩科齊成功當選為塞納河畔訥伊(Neuilly-sur-Seine)市長,成了黨內矚目的政治新星。

1993年,薩科齊在電視鏡頭前化解了訥伊的一場人質危機:他親自與劫匪談判,並抱出一名人質兒童。這一舉動讓他名聲大噪。2002年薩科齊進入政府,先後擔任內政部長、經濟部長。那時,他的總統野心已經人盡皆知。

2007年,薩科齊成為總統候選人,他以「多勞多得」(Travailler plus pour gagner plus. )為口號,最終以53%的選票成功當選。然而他上台以後,廣受質疑和批評,收到了「亮閃閃總統」(président bling-bling)和「超級總統」(hyperprésident)等等綽號。他任期內經歷了全球金融危機以及歐洲債務危機,法國的財政赤字和失業人口都大幅上升。到了2012年總統大選,社會黨候選人奧朗德(François Hollande,台譯歐蘭德)以反薩科齊的「正常總統」(président normal)姿態出場並最終獲勝,尋求連任失敗的薩科齊隨即宣布退出政壇。

「超級總統」離開後,右翼政黨人民運動聯盟(UMP)似乎陷入了群龍無首的狀況:在2012年底舉行的黨主席選舉中,兩名候選人竟分別宣布自己勝出,指責對方舞弊,造成了嚴重分裂。而2014年,涉及競選經費的比格馬利翁醜聞(affaire Bygmalion)爆發,再度重創了黨的形象。在執政的奧朗德民意支持率創造歷史新低的情況下,主要反對黨竟也陷入泥潭。

2014年9月,薩科齊以救星姿態再度出場,並於年底成功當選人民運動聯盟主席。但他直到2016年8月底才正式宣布參加總統初選。62歲的前總統再度向右靠攏,祭出「右傾策略」(stratégie de droitisation):他將「法國身份」(idendité française)問題作為競選的「首要戰鬥」(premier combat),強調收緊移民政策,取消「家庭團聚」(regroupement familial)簽證的發放;他要求移民應該「同化」(assimilation)而不只是「融入」(intégration),甚至稱:「一個人成為法國人的那一刻,他的祖先便是高盧人了。」(Dès que vous devenez français, vos ancêtres sont gaulois.)

在中右立場上向極右翼靠攏的路線,可以說貫穿了薩科齊的政治生涯。80年代,他的政治「導師」(mentor)夏爾·帕斯夸(Charles Pasqua)便是當時共和國聯盟內「安全右翼」(droite sécuritaire)代表人物。這一派別將移民、治安問題作為重要競選議題,強調加強移民管控、嚴厲懲治犯罪。

薩科齊的強硬姿態讓他一直擁有一批忠實支持者,然而這一策略也不乏危險:真正極右翼的選民並不會喜歡「複製品」,而中右翼的選民也會遠離他。如今的初選,面向所有右翼和中間派民眾。薩科齊即使可以在黨內部獲得相當數量的支持,但在開放的初選中,他的得票率似乎難以突破瓶頸。

朱佩:希拉克的繼承人?

Alain Juppe。
Alain Juppe。

選前幾個月的民調中,薩科齊的支持率一直排名第二,被另一名政治經歷更加老邁的候選人壓制。這便是朱佩。

朱佩同樣是共和國聯盟的第一批黨員,緊跟黨主席希拉克,漸漸成為後者的核心幕僚之一。1986年他便進入政府,擔任預算部副部長兼政府發言人。1995年希拉克當選總統後,任命朱佩為總理,那是他政治生涯的第一個高峰。

2002年大選時,極右翼候選人讓-瑪麗·勒龐(Jean-Marie Le Pen)意外進入第二輪,右翼和中右翼政黨聯合成立了「總統多數聯盟」(UMP,後更名為「人民運動聯盟」)以支持希拉克競選,後者在第二輪中以82%的壓倒性優勢獲勝,成功連任。朱佩作為希拉克心腹,隨後成為人民運動聯盟主席。然而2004年,朱佩在巴黎市政府虛設公職案中被判有罪,只得辭去黨主席職位,並暫時停止從政,直到2006年,朱佩才回到政壇,重新當選波爾多市長。他於2010年再度進入政府,先後擔任國防部長和外交部長,直到2012年薩科齊敗選。

今年71歲的朱佩,是右翼初選7名候選人中年齡最大的,他的形象更像是一個經驗豐富的智者。而他的反對者則認為他年事已高,活力不足。朱佩的綱領在經濟領域和其他右翼候選人一樣,也包含削減公共開支、延長工作時間、延後退休年齡等內容。而在社會、移民議題上,他的口號是「幸福身份」(identité heureuse )。薩科齊堅決批評這一口號,稱在恐襲頻發、失業率居高不下的環境下,幸福的身份認同根本不存在。而朱佩則表示這是一個遠大目標,可以傳遞希望,鼓勵大家共同生活(vivre ensemble)。

希拉克盛讚朱佩「可能是我們之中最優秀的」。而朱佩也時常提及希拉克對他的影響,從後者身上繼承了樂觀、開放的姿態。希拉克在1995年總統選舉中最重要的口號,便是要彌合「社會裂痕」(fracture sociale),朱佩延續了這種強調團結、反對製造對立的作風,與薩科齊形成了鮮明對比。他更受中右乃至中間派選民的歡迎。 從2014年8月正式宣布成為初選候選人開始,朱佩幾乎一直是民調中的領跑者。長期優勢使得初選前一個月時,各種評論已開始認為他極有可能成為下屆法國總統——根據民調,如果他成為右翼候選人並進入總統大選第二輪,將能輕松戰勝勒龐(Marine Le Pen)。然而最近兩星期,這一優勢卻遭到第三人的有力挑戰。

菲永:第三人的異軍突起

Francois Fillon。
Francois Fillon。

在初選最後兩週內,另一名候選人菲永異軍突起,從原本排在第三甚至第四的位置強力反彈,在民調中甚至反超此前一直排在前兩名的候選人。初選的結果進一步驗證了這一趨勢,菲永以出人意料的大幅領先成為這次初選的最大黑馬。

菲永也是法國人十分熟悉的政治面孔。1981年成為薩爾特省(Sarthe)議員之後,他也是希拉克領導的共和國聯盟重要成員。他在1993至1995年的巴拉迪爾(Edouard Balladur)政府和1995至1997年的朱佩政府中都先後任職。2002年開始的希拉克第二任期內,菲永甚至一度被認為是當時如日中天的薩科齊的有力對手。

2007年競選中,菲永還是支持了薩科齊,並在後者當選後成為總理。「超級總統」包攬一切的作風給總理留下的空間極小,菲永對此也頗有微詞。但在薩科齊五年任期中,政府經歷了人事調整乃至改組,菲永卻一直擔任總理,成為第五共和國歷史上少有的做滿一屆總統任期都沒有被更換的總理。

2012年薩科齊敗選後,菲永正是人民運動聯盟黨主席選舉鬧劇的主導者之一:他與另一名候選人科佩(Jean-François Copé)就選舉結果的爭端,讓整個黨陷入分裂。2013年5月,人民運動聯盟的初選機制還未定型,菲永便已經宣布成為候選人。他在初選民調中得票率長期排在第三或第四,位於朱佩、薩科齊乃至年輕候選人勒梅爾(Bruno Le Maire)之後,直到最後兩週才突然飆升。

相對於講話尖刻、表現欲強的薩科齊,今年62歲的菲永的公眾形象相對誠實穩健,他嚴肅乃至陰鬱的面孔塑造了一個踏實可靠的政治家的形象,卻也常常給人過於刻板、沒有熱情的冷峻印象。菲永從80年代起便跟隨當時重要的右翼政治家菲利普·塞甘(Philippe Séguin)。相比帕斯夸所代表的「安全右翼」,賽甘所代表的「社會戴高樂主義」(gaullisme social)更強調國家在社會中的角色,堅持法國的社會保障制度。從塞甘門下走出的菲永,在薩科齊2012年猛烈批評工會時,曾與其保持距離。對極右翼,他也曾明確表示:「薩科齊認為要與國民陣線戰鬥,因為它會削弱右翼,讓我們輸;而我認為要與國民陣線戰鬥,是因為在我眼中它處在我所理解的共和國協定(pacte républicain)之外。這是一個真正的分歧。」

如今的菲永則似乎徹底離開了社會戴高樂主義,在經濟上逐步回到傳統右翼的套路。削減公共開支1千億歐元、為企業減税400億歐元、延後退休年齡至65歲、減少50萬公共領域崗位、公務員恢復每週39小時工作制……菲永競選綱領中的這些措施,是所有候選人裏最激進的。他甚至將自己的綱領稱為「自由主義休克療法」(un choc liberal)。

在社會議題上,菲永選擇了保守路線。他是七名候選人中,除基督教民主黨領導人泊松(Jean-Frédéric Poisson)外,唯一希望修改奧朗德執政期間通過的同性戀婚姻、收養權法案的人(他希望取消同性戀配偶自動的收養權),也是唯一得到反對同性婚姻、反對墮胎的天主教組織「常識」(Sens commun)支持的候選人。

薩科齊退場、菲永崛起、左翼分裂

2014年薩科齊重新當選人民運動聯盟主席時,我曾經寫下這段話:「10年間,無論是在政策主張上還是在黨的組織形式上,薩科齊都深刻地改變了人民運動聯盟,將一個建立在右派與中右派結合基礎上的温和自由主義政黨,逐漸改造成了一個更加強硬的戴高樂主義政黨……薩科齊仍然是薩科齊,然而2012之後的人民運動聯盟,已經不再是從前那個人民運動聯盟。薩科齊能否再次完成對人民運動聯盟的改造,將這個曾經服務於它的黨再次打造成競選機器,成就自己的對奧朗德的復仇?」

初選第一輪結果給出了明確答案:前總統以得票率不及菲永一半、落後朱佩8個點的結果被淘汰出局。選民懲罰了薩科齊在競選過程中的種種激烈乃至過分言辭。從政30多年後,留下了豐富而具有爭議政治遺產的薩科齊,終於在權力道路上走到了盡頭。

朱佩、薩科齊、菲永三人都是擁有全國影響力的老牌政治家。右傾民眾將絕大多數票數投給了這三人,其餘四名候選人的票數加起來才不到7%,這表明熟悉度與執政經驗,在這個經濟不景氣、安全環境動盪的背景中,仍然是選民最主要的考量,政治人物的更新換代過程,則再度延緩。

在樂觀開放的自由主義右翼、注重財政紀律的保守右翼,與強調身份與移民問題的安全右翼這三種右翼路線之中,選民在初選第一輪中將第二種放在了首位。初選前,民調已經預計到菲永的崛起,然而44%的極高得票率,還是讓許多評論者感到吃驚。這一方面得益於他誠實沉穩的個人形象,另一方面可能也預示着右翼民眾回歸更加傳統的保守價值。

對右翼之外的政治力量來說,右翼初選的成功舉行、超過4百萬的參與人數都不是好消息。在左翼社會黨內,現任總統將史無前例地參加初選,面對許多知名度大不如他的候選人,這與右翼初選中三名有威望的候選人競爭相比,形象上已經是天壤之別。而四分五裂的左翼,可能將推出不下5個候選人,這讓評論家對左翼進入明年大選第二輪已經完全不抱希望。對極右翼的勒龐來說,她最期待的對手薩科齊的出局,也並不是個好消息。

落後超過15%的朱佩,在第一輪結果部分公布後明確表示將「繼續戰鬥」,他與菲永代表的兩種右翼,將在第二輪中再度交鋒。右傾民眾究竟會樂意選擇更加温和、尋求團結的波爾多市長,還是措施激進的「法國版戴卓爾(柴契爾)」?這一選擇不僅將對明年5月的總統選舉帶來重要影響,也很可能決定未來法國的走向。

(宋邁克,時政評論者,旅居法國)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