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編讀手記

陳澍:從保障虛擬世界安全,到貢獻現實社會關愛

除了每個人自身的網絡安全保障,Facebook 也鼓勵大眾善用社交平台互相幫忙。

刊登於 2016-11-10

#編讀手記

電腦保安事故協調中心9月份的報告指出,2016年在香港的網絡罪行,位列全亞洲首位。
電腦保安事故協調中心9月份的報告指出,2016年在香港的網絡罪行,位列全亞洲首位。

香港雖為彈丸之地,但電腦保安事故協調中心9月份的報告指出,2016年在香港的網絡罪行,竟位列全亞洲首位。其實細想並不奇怪,香港的網絡使用率連續兩年排名全球第一,比北美還要高,市場成熟自然更易成為襲擊對象。

社交媒體也需「身體檢查」

網絡不時流出新式欺詐程式,讓人防不勝防。雖說騙徒手法層出不窮,但要避免成為襲擊對象,最終離不開「謹慎」二字。

網絡安全最基本,是由最常用的程式做起。香港人每日平均使用社交平台的時間是1.5小時,而且不少人喜歡使用 Facebook 登入其他帳戶,所以對不少人來說,守住社交媒體帳戶這條防線非常重要。

常言道,防患於未然,經常為自己的社交媒體帳戶做「身體檢查」是非常重要的。作為香港最流行的社交媒體平台,Facebook 最近更新了全球安全中心頁面,結集所有有關安全私隱的資源,如提升密碼保安、提防欺詐訊息等貼士,內容放諸四海亦適用。要知道自己的Facebook 帳戶是否容易受攻擊,可利用安全性檢查,執行三個簡單的步驟,加強帳戶安全。新手要自訂安全設定也不難,安全中心頁面中有逐步說明的影片教學,跟著做便可簡單設定。

守望相助防止自殺

此外,除了每個人自身的網絡安全保障,我們也鼓勵大眾善用社交平台互相幫忙。

目前,Facebook 在香港擁有500萬名每月活躍用戶,佔香港上網人數逾九成,對許多香港人而言,Facebook 儼然已是香港社會的「網絡版」。當我們進入虛擬世界時,可能偶爾會忘記它實際是由實體世界運行的──每個帳戶背後都是有血有肉的人,而每一個帖文都可能包含一些情感訊息,渴望得到他人理解。社交媒體打破了地域限制,讓你每天都可接收親友的訊息,也同時付予用戶一種責任,多去留意關心身邊人,在有需要時伸出援手。

今年以來,「自殺」出人意料地經常性成為香港媒體新聞的關鍵詞。香港大學防止自殺研究中心在2013年9月至2016年4月期間,分析了46宗學生自殺個案,發現當中12人曾用網絡透露或搜尋有關自殺的訊息,但只有4人曾向學校社工等輔導員求助。

我們希望可以透過社交媒體的力量,及早識別有自殺或自殘傾向的人士,並為他們提供支援。當用戶發現親友貼出暗示自殺、自殺或自殘的圖片或貼文時,可以使用預防自殺功能,以匿名方式向 Facebook 舉報。經審視後,Facebook 會向該用戶提供援助,包括致電予朋友、本地防止自殺熱線及提供開懷小貼士,協助用戶解決情緒問題,渡過難關。

杜絕網絡欺凌

要令 Facebook 成為人人都感到安全的地方,我們亦需要杜絕欺凌罪行。Facebook 最近與耶魯大學情緒智能中心共同研發及建立防止欺凌中心,為年輕人、家長及教育工作者提供工具及指南,協助他們了解如何防止與處理欺凌事件,如指定受眾及封鎖用戶等功能,讓用戶在這小社區內可以安心表達自我。如看見網絡欺凌行為,同樣鼓勵大眾主動向 Facebook 舉報。

Facebook 亦正擴大防止欺凌中心的服務範圍至線下,與全球近60個合作夥伴機構攜手打擊網絡欺凌。我們在香港的合作夥伴包括香港大學防止自殺研究中心、香港救助兒童會(Save the Children)、香港青年協會及香港撒瑪利亞會(The Samaritans)。今年,我們也支持香港婦女基金會推出的《她非它》(She Objects)紀錄片,為網絡世界中積極的女性形象和性別平等議題助力。未來,我們希望業界聯手,進一步與大學和非政府機構合作,互相交流網絡安全的經驗與建議。線上、線下雙管齊下,更有效杜絕網絡欺凌。

無論是保護自己的帳戶安全,還是透過社交媒體平台關愛他人,Facebook 都希望用戶可以在全新設計的「一站式」安全中心和防止欺凌中心找到適合自己的實用資訊。在真實世界中,我們深知香港人樂於助人,每逢危難之時亦會守望相助。所以,我們也希望大家可以將守望相助的精神,通過互聯網無限傳遞開去。

(陳澍,Facebook香港及台灣公共政策總監)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