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2016美國大選

封楚誠:從辯論到投票,大選衝刺情況如何?

無論如何,雖然總統寶座最終的歸屬尚未可知,但大選進行到現在,美國民眾是最大的輸家。

刊登於 2016-11-08

#2016美國大選#美國

2016美國總統大選,將在美國時間11月8日舉行。
2016美國總統大選,將在美國時間11月8日舉行。

2016美國總統大選,將在美國時間11月8日進行。特朗普(川普)和希拉莉(希拉蕊)的最終選情會是如何?我們不妨先來回顧一下:自第一場總統候選人辯論以來,發生了哪些大事件。

四場辯論後,希拉莉坐穩民調?

美國大選的第一場辯論於9月26日舉行。在此之前,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莉在參加9·11紀念活動時體力不支摔倒,視頻在網上引起不小震動,並直接引發了關於其身體狀況是否允許出任總統的質疑。

然而,希拉莉通過整場辯論非常穩定的表現,回擊了關於其身體健康的質疑——縱觀整場辯論,希拉莉的節奏把握非常出色;一方面不急不躁,表現出了成熟政客的穩健和風度,另一方面有的放矢,抓住一些小細節打擊特朗普的弱點。

反之,特朗普並沒有有效地利用希拉莉的「軟肋」,即其身體狀況和郵件門。反而是在開場十幾分鍾後情緒失控,開始就自己的報税問題糾纏不休。雖然這樣的表現並不出乎意料,但在萬眾矚目的第一場辯論中爆發,無疑加重了選民對其控制情緒能力的懷疑。

辯論結束的民調顯示,希拉莉是表現更好的一方。

第一場辯論與第二場辯論之間,是10月4日舉行的唯一一場副總統候選人辯論。

正如很多媒體此前報道的,本次總統大選關注的並非是具體議題(issues),而是候選人的性格(characters)。兩個總統候選人性格截然相反:一個沉穩老練、一個離經叛道;而兩個副總統候選人,無論是與自己的搭檔還是與自己的競爭對手相比,性格都同樣截然不同。希拉莉的搭檔凱恩給人的直觀印象是「鄰家大叔」,在政策議題上準備痕跡過於明顯,不能收放自如。相反,特朗普的搭檔彭斯則是更像希拉莉的老練政客,在很多問題上遊刃有餘地避開凱恩設置的陷阱。他更專注於具體問題,而不是疲於應對關於特朗普報税、性格等一系列問題的指控。

總體而言,彭斯在副總統候選人辯論中,表現遠好於凱恩。

第二場總統候選人辯論於10月9日舉行。在此之前,特朗普十多年前的一段錄音曝光,在錄音中,特朗普用極具侮辱色彩的詞語描述對女性的侵犯行為,在網上引發軒然大波。數十位共和黨州長、議員和公職候選人公開撤回對特朗普競選的支持,或要求其退選。雖然發布了道歉聲明,但特朗普並沒有贏得公眾原諒,其在女性選民中的支持率明顯降低,這一趨勢使得其競選前景變得暗淡。

錄音醜聞這一話題,毫無疑問成為第二次辯論的焦點。也使得這場辯論成為自總統競選辯論委員會成立、總統候選人辯論正規化以來最為骯髒的辯論之一。在辯論中,特朗普甚至宣稱要將希拉莉關進監獄——雖然這種「口出狂言」的特朗普在觀眾意料之內,但一個總統候選人直接以「秋後算賬」的方式威脅另一位候選人,在美國競選歷史上聞所未聞。第二次辯論,本是給特朗普準備的絕好平台:在億萬觀眾面前挽回頹勢,重新讓選舉回到正軌。然而在特朗普強大的「人格」面前,這一幕並未發生。「更衣室談話」(locker room talk)的輕描淡寫更是把醜聞越描越黑。多名女性站出來指控特朗普性侵後,他在第二場辯論中的解釋更像是打臉。

總的來說,特朗普在第二場辯論中輸給了自己。

總統候選人於10月19日展開第三輪「收官」戰。

迫於選情壓力,特朗普調整了應對策略。不同於前兩場完全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每場辯論打斷希拉莉數十次)第三場辯論中的特朗普在竭力剋制。從最直接的觀感角度講,這是特朗普三場辯論中表現最好的一次。但是迫於壓力調整自己的辯論策略和發言習慣,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短時間的劇烈變化會讓因為特朗普「口無遮攔」而支持他的選民無所適從;另一方面,這種竭力剋制下的表現帶來了更多失誤。在辯論中特朗普公開宣布自己是否接受最終的選舉結果要看情況(I will look at it at the time)。這不僅是對這次選舉的聲明,更是對美國運作了二百餘年的民主制度的挑釁。這一聲明不僅掩蓋了特朗普最好的一次辯論表現,更是佔據各大主流媒體頭版頭條,使之再次錯失挽回頹勢的良機。

雖然整體上,特朗普在第三場的表現非常出色,但是他一言不慎,毀掉了大好局面。第三場辯論,仍是希拉莉獲勝。

民意逆轉的戲碼,是否成真?

三場辯論之後,希拉莉的大好局面卻發生新的變化。

美國當地時間10月28日午後,聯邦調查局局長James Comey宣布重啟針對希拉莉「郵件門」的調查。

重啟調查的決定,源於聯邦調查局針對 Anthony Weiner 的調查。Weiner 於1999年至2011年擔任紐約州第九選區眾議員,並曾參選紐約市長,是民主黨的後起之秀。而更重要的是,他的前妻,Huma Abedin,是希拉莉的重要助手之一。然而,Weiner自2011年起被曝光通過 Twitter 等方式,用真名或化名向多名女性發送自己的不雅照片,他也因此被迫辭去議員職務並退出市長選舉。

FBI 重啟針對「郵件門」的調查正由此而起。今年8月,隸屬默多克新聞集團的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曝出 Weiner 仍與其他女性發送不雅照片,FBI 遂對其展開調查,並在調查過程中發現,Weiner 與其前妻 Abedin 共用的電子設備中存有的可能涉及希拉莉工作的郵件。這一系列變化促使 Comey 決定重啟針對「郵件門」的調查。

民調隨風而動。截止到11月2日,大部分民調中希拉莉的領先優勢都大幅縮水。在ABC的民調中,希拉莉的領先優勢從4個百分點縮水到只有1個百分點;而洛杉磯時報LA Times的民調更是指出特朗普領先4個百分點。

然而,反轉的戲碼又再次反轉。11月6日,Comey 又宣佈,新發現的電子郵件中沒有希拉莉的犯罪證據,FBI 保持原先立場。看起來,希拉莉的領先優勢似乎又會回來。

需要指出的是,選舉日前一個星期的民調結果,並不一定反映真實情況。過往的數據顯示,選舉日前一星期的民調結果與最終選舉結果有明顯出入,甚至截然相反。以2012年大選舉例,選前一週有多個民調認為奧巴馬和羅姆尼打成平手,甚至有數個民調認為羅姆尼領先;認為奧巴馬獲勝的民調結果,往往也都相差不到1個百分點。而事實上,最終奧巴馬以 3.9 個百分點戰勝羅姆尼。臨近大選時民調結果失準,有很多解釋。例如選民可能由於緊張或急躁而拒絕參與民調。與此同時,早先投票的民調顯示希拉莉領先幅度較大,這樣相互矛盾的結果,使得預測總統寶座的歸屬變得非常困難。

大選的最大輸家,是美國民眾?

雖然總統寶座最終的歸屬尚未可知,但大選進行到現在,美國民眾是最大的輸家。

總統候選人辯論存在的初衷,是為了讓選民最直觀看到兩個候選人的人格特點、政策綱領和施政能力,但由於一系列「史無前例」的場外因素,這些應該在辯論中體現出來的候選人特質完全消失。雖然三場辯論的主持人都努力想把交鋒拉回政策範疇,但是兩位候選人在外交政策、能源政策、税收改革、族群衝突、醫療改革等一系列關係到普通選民切身利益的問題上,都只能淺嘗輒止。

事實上,三場辯論變成了互相攻訐、爆黑料的場合。如果說兩位候選人及其競選團隊在三場辯論中有什麼一以貫之的策略,那就是突出對手最主要的弱點——希拉莉一直在將特朗普刻畫成控制不住自己情緒的「瘋子」,而特朗普則一直努力把希拉莉塑造成不說真話的「騙子」。這樣的結果就是,無論誰當選,都有相當一部分的選民打心眼裏不信任當選者。對於一個轉型中的美國社會而言,這無異於給彌合裂痕、消除分歧、凝聚共識造成了更高的難度。

更重要的是,三場辯論中,鮮有問題涉及兩位候選人將如何促進兩黨合作。

希拉莉當選,哪怕是在最好的情況下,眾議院仍將繼續飄紅。雖然民主黨有可能拿下一些選情上偏藍的選區,但基本不可能拿到扭轉多數所需要的淨勝30席。與此同時,極端保守派共和黨人將能牢牢掌握住自己的席位,這意味着極端保守派共和黨人在國會中的權重會更大。而聯邦調查局重啟「郵件門」一出場,民主黨在各州的兩院選票(down ballot)會受到明顯影響,這使得民主黨奪回參議院控制權的企圖也變得岌岌可危。

換言之,甫一上任,希拉莉很可能會面臨一個共和黨佔多數,且極端保守派共和黨權重更大的國會——這使得希拉莉提出的税改等較為激進的改革措施,幾乎無法實現,在最高法院大法官人選上,希拉莉的選擇也必須更加温和,以謀求國會通過。過去的四年時間裏,共和黨議員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杯葛、阻撓奧巴馬的政策和議案,這樣的橋段將很可能在希拉莉政府中繼續上演。

而特朗普當選,其面臨的情況也不會好到哪去。雖然特朗普勝選的情況下,共和黨很有可能同時掌握國會兩院多數,但特朗普首先需要搞定的,將是共和黨建制派。如果不能擺平建制派的議會領袖,特朗普也很難在華盛頓玩得轉。事實上,小布殊(布希)在上任初期也面臨這樣的困境。他任上更多依賴其親信團隊,而非華盛頓的政策建制派;雖然副總統切尼(錢尼)是一個浸淫特區政治多年的老鳥,但其強硬態度及政策分歧,使之迅速失去了小布殊的信任。對特朗普而言,他在競選過程中得罪了大量的建制派共和黨人,其目前考慮的內閣和總統辦公廳人選,也大多是遊離在主流政策圈之外的鷹派共和黨人。這意味着他和他的團隊需要花費更多精力去玩轉華盛頓的政治,毋論調停兩黨矛盾,形成跨黨派共識。

無論如何,雖然總統寶座最終的歸屬尚未可知,但大選進行到現在,美國民眾是最大的輸家。

(封楚誠,哥倫比亞大學政治系碩士)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