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世界氣候變化形勢嚴峻,二氧化碳濃度突破劃時代門檻

刊登於 2016-10-26

全球二氧化碳濃度創新高。
世界氣象組織(WMO)報告指,2015年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全年平均值超過 400ppm,創下史上最高水平。

世界氣象組織(WMO)日前發布的最新年度《温室氣體公報》顯示,2015年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全年平均值超過 400ppm(即百萬分之四百),創下史上最高水平,並且該情況在短期內無法得到改善。

WMO 表示,雖然此前曾在某些地區或月份出現二氧化碳濃度突破 400ppm 的情況,但2015年首度出現年度均值超過這一門檻,2016年更可能成為全年都在這一紀錄之上的第一年。而上一次二氧化碳濃度突破 400ppm,還得追溯到三至五百萬年前。

公報還指,在1990年至2015年間,工業、農業生產等人類活動製造出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等温室氣體,使大氣中的「升温效應」增加了37%,其中三分之二為「輻射強迫」(radiative forcing),即由二氧化碳導致。相比於工業化之前,2015年全球二氧化碳平均值增加了44%。

輻射強迫

輻射強迫是研究全球氣候變化的一個重要指標,指某一因子變化(比如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對地球-大氣系統能量平衡的影響程度。輻射強迫為正值表示地氣系統吸收了更多的能量,系統將會升温;反之為負值時,系統釋放更多能量,將會降温。(資料來自維基百科,百科內容以 CC BY-SA 3.0 授權)

除了二氧化碳外,其他温室氣體的濃度亦有上升趨勢。據公報數據,2015年甲烷和氧化亞氮的濃度分別為工業化之前的2.5倍和1.2倍。

二氧化碳濃度升高與厄爾尼諾現象(El Niño,台譯:聖嬰現象)也息息相關。厄爾尼諾為太平洋的自然暖化現象,每幾年便會影響全球氣温。2015年曾出現強厄爾尼諾現象,加劇了二氧化碳濃度升高的態勢,亦將影響帶入2016年。厄爾尼諾現象不僅會引發熱帶地區乾旱,還會削弱植被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而乾旱條件也容易引起森林火災,產生更多的二氧化碳。

WMO 秘書長 Petteri Taalas 表示,儘管厄爾尼諾現象已經結束,但人類對氣候變化造成的影響還未消失,「2015年因《巴黎協議》成為了一個樂觀、對氣候變化有所行動的新時代,然而這一年也因温室氣體濃度創下新高被載入史冊。」Taalas 呼籲應盡快真正落實《巴黎協議》。

不可否認的是,氣候變化會對人類生活帶來嚴重危害。今年9月,一份研究報指出,2003年的歐洲熱浪造成法國巴黎有506人死亡,而在英國倫敦則有315人因高温死亡。

《巴黎協議》這份應對全球温室氣體排放的歷史性協議於2015年12月12日通過,今年4月聯合國總部開放簽署。協議直至10月4日獲歐盟會議正式批准通過,即達到了55個國家通過確認及確認國家的排放量達到總排放量55%的雙重門檻,將於11月4日正式生效。

11月7日,第22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將在摩洛哥開幕,屆時197個《巴黎協議》締約國還將就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進一步商討。

2 攝氏度
氣候學家警告,如果全球地表平均温度比工業化以前高出2攝氏度,氣候變暖將會造成暴雨、洪水、乾旱等極端天氣。

來源:BBC衞報蘋果日報每日郵報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