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新加坡和中國在半官方渠道,爆發了一場筆戰,參與者是中國《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以及新加坡駐華大使羅家良(Stanley Loh)。二人通過紙媒、官方聲明、互聯網微博等隔空筆戰四回合,激烈程度近年罕有。
雖然中國官方立場一直是「《環球時報》不代表我」,但也一直依靠《環球時報》測試風向,和滿足國內民粹要求。加上好些細節要是沒有官方披露,「報人」不可能獲取,所以新加坡朋友普遍認定,中國在背後發功無疑。
中新地緣利益的矛盾
這場筆戰的爆發,突顯了兩國在今日地緣政治的重重矛盾。新加坡一直被視作東盟大腦,儘管自身不涉及南海領土爭端,但四個與中國存在糾紛的當事國都是東盟成員,新加坡作為東盟核心,自不能置身事外。加上南海是連接亞太的重要海上樞紐,新加坡以外貿立國,海上運輸線即是其生命線,一旦南海被中國一國主宰,也不符合新加坡利益。
早前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訪美時,高調呼籲美國投入更多資源,以實踐「重返亞太」承諾,這和李光耀晚年對美國的循循告誡,乃一脈相承。但南海偏偏是習近平政府的「重中之重」,不僅是民族主義政策的實驗室,更是對外經貿擴張、反制美國圍堵的主戰場。習近平強化南海優勢的決心,亦非前朝可比。新加坡要求美國長存東南亞,中國官媒就表示「希望新加坡尊重中國利益」,字裡行間,不滿已現。
後李光耀年代的變化
這樣的矛盾,李光耀在生時還能掩蓋,中新兩國經濟關係也發展迅速。但新加坡進入後李光耀時代,李顯龍也試圖走出父親的影子,近年與美國的戰略合作越發密切,還准許美國在新加坡基地部署濱海戰鬥艦、反潛機,明顯意在反制中國的區域影響力。
這背後,新加坡精英有一個基本信念,就是新加坡和中國的經貿是互惠的,中國也要依靠新加坡融資、當中國商人的白手套,乃至秘密採購戰略資源。這些價值,都是香港難以取代的。因此,北京對新加坡是有需求的,新加坡也毋須過分低聲下氣。
然而,中國對此自然不滿,也希望證明上述假設錯誤。筆戰只是前哨,還可能有其他後續措施。新加坡媒體朋友私下說,收到不少「熱心華人讀者」大罵新加坡立場的短訊、投稿,這在新加坡立國以來,幾乎前所未見。一些親北京媒體聲稱,給新加坡的中國國慶廣告變得高度選擇性,凡是與新加坡政府關係密切的機構,都不會被選中,不過新加坡朋友說這並非事實,起碼今年廣告還在。
真正壓力反而來自新加坡本國商人,他們擔心中國會施加貿易報復,讓他們做生意時投鼠忌器,紛紛對新加坡政府施壓,要求外交部息事寧人,不要理南海這趟渾水。北京名義上要求新加坡「嚴守中立」,正是商人希望的態度。
《環時》逼新加坡表態,美國樂見
問題是,南海爭議不但事關新加坡的核心戰略利益,也事關東盟會否徹底成為中國附庸的結構性問題。即使新加坡願意不發聲,為其提供戰略保護的美國,在菲律賓被降伏、其他東南亞國家也越來越依靠北京時,也不可能坐視不理──要是新加坡被壓倒,東盟內部還有誰能夠抗衡北京?
本來新加坡作為小國不宜選邊站,而新加坡力求與美國在軍事上合作、與中國發展更緊密經貿聯繫,正是為了戰略對沖。如今,《環球時報》的口吻擺明要新加坡表態,參考近鄰南韓的態度,新加坡的選擇恐怕不難猜測,而這選擇,卻是美國樂見的。
新加坡精英最擔心的反而是一個潛在問題:中國移民新加坡的人口越來越多,他們會不會有天公然和政府唱對台?一旦這些移民加入政府,主導了政策,新加坡在中美之間的對沖,又如何保留?因此,未來新加坡看待新移民,只會比從前更緊;而新加坡的華裔身份,又只會比從前淡化。
此時傳出身為泰米爾人的現任副總理尚達曼(Tharman Shanmugaratnam)可能是李顯龍接班人,不會完全是空穴來風。無論是否成事,訊息已經清晰不過。
(沈旭暉,香港國際關係學者)
其實中國給日本統一也挺不錯o
歡迎中國統一新加坡小國, 趕走美帝 掌握南海
歡迎中國統一新加坡 新加坡 一但被中國統一 馬上趕走美帝 南海大開門戶
现在不淡化华裔身份就已经是反中急先锋了,淡化了又能如何?跟着美国跑就靠得住么?吴庭艳、穆巴拉克表示无语
亚洲恐惧的是中共,如同国内恐惧它一样,太多人出去了还是不能认清这点,把中共等同于中国,当然这和中共把自身国家化不无关系。
其实新加坡是中共的大中华民族主义失败的一个显著例子。一个有着百分之70以上的华人人口的国家反倒是对中国及中国人观感最不佳的国家之一。
商业精英为了赚钱什么都能想的出来,根本不管自己国民利益。在80年代和90年代起草香港基本法的除了中共自己的官员主要就是那帮所谓的“商界人士”,为了维持香港的经商环境对于中共的奇怪要求百般妥协,结果就是一部满是漏洞,到今天还饱受争议的宪法性文件,不但老共没得到特别多的好处,也让香港人吃尽了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