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香港行政長官選舉將於明年3月舉行,儘管特首並非由全民普選、而由1200人組成的選舉委員會選出,且目前尚未有人正式宣布參選,但輿論對幾名熱門人選的民望已經十分關注。
《明報》委託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港大民研)在10月初進行民意調查,要求1014位18歲以上、以粵語為母語的香港居民就5名熱門的特首人選作出表態,調查結果於10月11日由明報公布;調查中供受訪者揀選的5名人選,包括現任特首梁振英、政務司長林鄭月娥、財政司長曾俊華、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和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
如果明天投票選特首,在未考慮其他候選人之前,你有多支持或者反對以下人士出任下一屆特首?
調查結果顯示,曾俊華的支持率達59.9%,反對率為15.4%,支持度淨值為44.5個百分點,拋離其他人選居於首位;相反,梁振英的支持度僅為18%,反對率卻高達62.7%,支持度淨值為 -44.7個百分點,排名墊底之餘,也落後其他人選一段距離。
而在曾俊華之後,曾鈺成、林鄭月娥的支持度淨值分別為18.3個百分點及10.1個百分點,葉劉淑儀則為 -25.7個百分點。
調查同時按受訪者的年齡、政治取態、教育程度等分類作結果分析。在各個年齡層的受訪者當中,梁振英的反對率均為最高,相反曾俊華的支持率均為最高,並成為唯一一位在各年齡層均獲得過半支持率的人選。
在傾向民主派的受訪者當中,支持率排在首位的是曾俊華,達到72%;在傾向建制派的受訪者當中,支持率排首位的則是林鄭月娥,達到70.7%。另外,調查結果還顯示,教育程度愈高的受訪者,愈不支持梁振英連任。
梁振英要在半年內逆轉民望屬難事,因市民已觀望其4年表現,對他『愛恨分明』,形象已『蓋棺定論』,不可能通過一兩件事重塑。
10月11日早上,梁振英出席行政會議前見記者,被問及民調結果時稱,待有人正式決定參選特首,並且拿出治港理念、政綱、政策後,民調的參考價值才會較大。他又表示,決定是否參選後會「通知大家」。
葉劉淑儀回覆明報記者時,指民調結果具有參考價值,但目前仍未有人正式表態參選,民調支持度言之尚早。她又指,外界早有人提出曾俊華、曾鈺成的「雙曾配」,二人宣傳較多,受訪者可能傾向揀選被認為勝算較高者;她又自稱在政治、經濟上的地位不及司長和立法會主席,因此支持度落後並不出奇。至於是否參選,葉劉淑儀則表示「遲些便會知道」。
至於曾鈺成回覆明報指,他沒興趣回應民調,而政務司長及財政司長辦公室均不就民調作出評論。
中大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接受明報訪問時指出,今次民調顯示曾俊華的支持度領先並不出奇。相反,梁振英及其支持者,以及曾希望塑造自己為梁振英以外另一選擇的葉劉淑儀,在今次民調中的支持度同屬負數,蔡子強相信他們所遭遇的打擊最大。
蔡子強又指,一些受北京信任的香港政客曾公開表明,候選人民望是選戰的關鍵因素之一,而在今次民調的5名人選當中,梁振英過去4年的施政表現令市民對他已有定論,在距離選舉僅餘的半年之內也難以逆轉,相反其餘4人尚未被市民充份了解,民望仍有變動空間。
而全國港澳研究會成員、深圳大學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宋小莊則指,中央政府雖然會參考民意,但特首選舉透過選委代表間接選出,選民基礎小,民意不可能是關鍵準則,選委決定與公眾民調會有差距。
聲音
下任特首的首要任務,是要舒緩目前的社會矛盾。
中央雖會參考民意,但在複雜議題上,民意不可能是決定性、關鍵準則。
建制派對林鄭月娥普遍接受,而任何人亦會被社會氣氛影響,令部分建制派亦反對梁振英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