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地時間9月25日,瑞士就新的《聯邦情報法》進行公投,結果支持通過法案的得票佔65.5%。新法案將給瑞士聯邦情報局帶來更大的監察權力,主要針對恐怖主義嫌犯及網絡罪行;新法案下,情報局有權監聽電話、跟蹤網上活動、監控電子郵件,還可佈置攝像裝置、監聽器等監視嫌疑人。瑞士當局表示,未來每月大概會申請引用《聯邦情報法》一次,以監視有較高犯案風險的嫌疑人。
瑞士政府強調,推出新的《聯邦情報法》並非為了創建一個巨大的數據收集平台,而因該法案有利於對抗在全球範圍內頻發的恐怖襲擊。
瑞士國防部長 Guy Parmelin 表示,新法案能令瑞士離開井底、回到地上,追上國際社會的標準;但他同時強調,不應將瑞士的新法案與美國等大國的監察手段相提並論,並指那些大國無法在保障私隱及維護國家安全之間取得平衡,但在瑞士新法案之下,情報局必須取得聯邦法院、國防部及政府內閣的同意,才能採取監控電話、電子設備等手段。
中間偏右「瑞士基督教民主人民黨」(CVP)的副主席 Yannick Buttet 亦維護新法案,強調法案「不是為了擴大監察範圍,只是為了讓監察部門履行職責」。
但綠黨國會議員 Lisa Mazzone 批評,當局及法案支持者大肆宣傳「對襲擊的恐懼」,才令法案得以在公投中獲得通過。人權組織「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AI)則指出,這項新法案將會容許瑞士當局進行不合理的監察,並且對言論自由造成威脅。
新《聯邦情報法》不是為了擴大監察範圍,只是讓監察部門履行他們的職責。
事實上,這項新的《聯邦情報法》早於2015年已經在瑞士聯邦議會兩院通過。不過,左翼反對人士認為,法案威脅公民的私隱,亦不利於瑞士的民主發展,因此收集了50萬個簽名,迫使瑞士政府就法案進行公投複決。
分析人士認為,此次公投結果意味着瑞士民眾在官方監察權力方面的態度有所轉變。1989年冷戰時期,瑞士曾爆出一宗醜聞──安全部門為90萬名公民開立檔案,其中詳細記錄他們在政治及貿易聯會背景;事件引起瑞士民眾強烈不滿,並要求當局嚴厲限制警方使用監察權力。
不過,在近年歐洲頻頻遭遇恐怖襲擊,包括法國巴黎在2015年11月遭遇連環恐襲、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在今年3月發生連環爆炸、法國尼斯在今年7月的法國國慶日遭遇恐襲等事件後,促使了瑞士民眾的態度轉向,同意加強監控恐怖主義及網絡犯罪。
聲音
瑞士公眾明白這項法案的具體條例將產生的威力,以及恐怖襲擊隨時都會到來的現實。因此,他們理解面對的挑戰,也知道需要更新、更好的監察工具。
我們會仔細地監察(新法案的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