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人類狩獵行為,正把演化路上的遠親推向滅絕

刊登於 2016-09-06

東部大猩猩遭狩獵濫殺列極危。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將東部大猩猩列為「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極危物種」,並指牠們的數量銳滅,源於被狩獵和濫殺。

9月4日,環保組織「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發布新版「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其中在「極危」(Critically Endangered)物種目錄上新增了東部大猩猩(Gorilla Beringei)。報告指出,東部大猩猩的數量在過去20年間鋭減70%,估計目前全球僅剩下不足5000隻,而元兇主要是人類的非法狩獵行為。

「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上的各個級別:

  • 屬於低危的「無危」(Least Concerned)、「近危」(Near Threatened);
  • 屬於受威脅的「易危」(Vulnerable)、「瀕危」(Endangered)、「極危」(Critically Endangered);
  • 屬於滅絕的「野外絕滅」(Extinct in the Wild)、「絕滅」(Extinct);
  • 以及數據缺乏(Data Deficient)、未予評估(Not evaluated)。

東部大猩猩頭大、胸闊而手長,是靈長目(Order Primates)中體型最大的動物,分為兩個亞種——東部低地大猩猩(G. b. graueri)和東部山地大猩猩(G. b. beringei)。牠們喜歡生活在密林當中,主要出沒於剛果民主共和國(下稱:民主剛果)、烏干達西南部和盧旺達的低地及山地雨林。

東部低地大猩猩目前野外存活數低於3800隻,而「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WCS)在1994年的調查數據是約16900隻,即在過去20年來鋭減77%。另一亞種東部山地大猩猩的數量近年來雖有所回升,但野外存活量仍然只有880隻左右。

「上世紀90年代的盧旺達內戰『重創』了東部低地大猩猩。」WCS 的動物學家 John Robinson 說:「大批難民湧入民主剛果東部的卡胡茲-別加國家公園(Kahuzi-Biéga National Park),以初級採礦業為生,並大量捕食東部低地大猩猩。」

全球共6種類人猿品種當中,已有4種被列入「極危」,包括新增的東部大猩猩,以及西部大猩猩(Gorilla gorilla)、婆羅洲猩猩(Pongo pygmaeus)和蘇門答臘猩猩(Pongo abelii)。至於另外兩種——黑猩猩(Pan troglodytes)和倭黑猩猩(Pan paniscus)——則被評為「瀕危」。這意味着靈長目人科(Hominidae)下屬7個物種裏,除了人類,全員被列作受威脅。

我們正在迫使人類最親密的遠親走向滅絕,這真是令人作嘔。

保護國際(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首席科學家 M. Sanjayan 博士

另外,在 IUCN 的這份「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提及重災區澳洲的物種保護狀況有所改善,例如生存狀況曾被評估為「瀕危」的尖尾兔袋鼠(Onychogalea Fraenata),現已降級為「易危」(Vulnerable)。不過,由於棲息地減少、森林大火、乾旱及疾病等原因,過往甚少被視為受到威脅的樹熊(Koala)卻已登上「易危」名錄。

另外,「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也公布了一項喜訊——大熊貓的生存狀態由「瀕危」改為「易危」。但 IUCN 同時警告,大熊貓正面臨另一大威脅——氣候變化在未來80年間,可能導致大貓熊的棲息地減少35%以上。

9月1日至10日,IUCN 正於夏威夷首府檀香山(Honolulu)舉辦「2016年世界保育大會」(World Conservation Congress),主題為「處於十字路口的地球」(Planet at the Crossroads),「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就趁着是次大會而公布。

會上,許多科學家還指出了氣候變化、棲息地喪失及非法捕獵等因素所造成的綜合影響,正驅動「第六次物種大滅絕」的到來。

5107
在新版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裏,共評估了82954個物種,當中有23928種被歸類「受威脅物種」(Threatened species),即包括「極危」、「瀕危」和「易危」3個級別。其中, 5107個物種被評為「極危」。

聲音

如果我們能保護非洲的原始森林,並使當地土著人受益,我們就能繼續與類人猿分享世界。如果我們不這樣做,這些大傢伙(東部大猩猩)將不復存在。

保護國際(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首席科學家 M. Sanjayan 博士

非法狩獵和棲息地的喪失仍然是推動許多種哺乳類動物走向滅絕的主要因素。

意大利羅馬大學哺乳動物評估協調員 Carlo Rondinini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

簡稱 IUCN,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最重要的世界性保護聯盟,是政府及非政府機構都能參與合作的少數幾個國際組織之一,成立於1948年10月。致力於尋找解決當前迫切環境與發展問題的實用解決方式。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支持科學研究,並協調管理全球範圍內政府、非政府組織、聯合國機構、公司以及地方社群間各項合作計劃,共同推行政策、法規和最佳的實際行動。IUCN 是唯一在聯合國大會具有常任觀察員席位的自然保護組織。聯盟總部位於瑞士日內瓦附近的格蘭德。IUCN 的願景是展望「一個珍視和保護自然的公平世界」,任務是「影響、鼓勵和支持社會在世界範圍內保持自然生物多樣性的完整,保證自然資源利用方式的公正和生態上的可持續性」。(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來源:衛報NPR路透社赫芬頓郵報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