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十六年前那次採訪,讓她成了「膜蛤教主」

大約兩年前開始,張寶華發現自己微博下出現奇怪的留言:「悶聲大發財」、「圖樣圖森破」…很快,她就發現了自己「成名」的原因。

十六年前那次採訪,讓她成了「膜蛤教主」
2000年10月,張寶華在人民大會堂內追問江澤民,被惹惱的江澤民斥責她「too simple,sometimes naive」。

十幾名年輕人,從中國內地來,甚至專程從紐約飛來,在2016年7月24日的灣仔會展中心一個會議室裏,聽著他們的「教主」用他們不大明白的粵語,介紹著她有關品牌形象建設的新書,足足聽了一個多小時。

他們如此不辭勞苦,不是因為渴求自創媒體策略公司「一介」並擔任總裁的張寶華在大眾傳播中的經驗,而是為了親近16年前被時任中共總書記江澤民怒斥的「香港記者寶華姐」,向她求要簽名,爭取聊上兩句。

大約兩年前開始,張寶華發現自己的微博被不少大陸年輕人蜂擁關注,有人說,「原來你就是那個跑得快的香港女記者!」更多人則不停回覆著讓她完全摸不著頭腦的話:「吼啊」、「資磁」、「悶聲大發財」、「圖樣圖森破」…很快,她就發現了自己「成名」的原因。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