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除非中國政府採取極強的外交、經濟制裁或軍事對抗,已很難阻止「薩德」入韓。然而中國官方並無不惜代價之決心,卻又顯得在「薩德」一事上絕不善罷甘休且表現得胸有成竹,這種自相矛盾不免暴露其戰略決策的混亂。
色厲內荏的輿論戰部署
中國似乎相信近十年來本國軍事理論重大突破之一──輿論戰的威力。7月29日,《解放軍報》以「鈞保言」筆名發文〈中國軍隊堅決捍衞國家安全利益〉;8月1日新華社發文〈絕不容許美國禍害東北亞,三論反對『薩德』入韓〉;2日,外交部直屬的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學者以「望海樓」名義在《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社論稱〈部署『薩德』後果很嚴重〉;5日,《人民日報》又以「鐘聲」筆名發表社論〈別以為有靠山就可任性胡來〉,顯然是有組織的攻勢。
看這些文章的層級,完全稱得上代表中國政府。雖然代表同一個政府,對美韓的政治批判表述也大同小異,但它們的對抗的決心和目標,其實大相徑庭。
軍報明確表示中國絕不容忍,不要低估中國決心、意志和能力,美韓「必須停止」部署。相比之下,國防部除了「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只明確將「考慮採取必要措施」。顯然,不堅持「必須停止」,「堅決反對」就只是色厲內荏;而如果要堅持,「必要措施」就理當擺出來。然而軍報在此也躊躇起來,這邊說部署「薩德」會「引發新一輪軍備競賽」,那邊說「中國無意同任何國家搞軍備競賽」;文章只說「韓國自身必須承擔相應後果」,卻並無像俄羅斯一樣給出「將對美國駐歐反導基地先發制人」那樣的明確威脅。
以「新華社記者」模糊署名的新華社文章,只警告「韓國應有清醒認識與判斷,避免陷入不可挽回的敗局」。其中引用的一位中國軍控專家的觀點,充滿技術細節,並不容易為平民理解,不過是好順水推舟指控美國;《人民日報》海外版社論也只說「中國苦口婆心,相關國家不應執迷不悟」;《人民日報》社論則重點表達對韓國自辯的不信任,理由毫無新意,同樣缺少明確警告。
中國唯一的實際懲罰行動,是廣電總局聲稱將封殺韓國藝人在華演藝活動。然而,此事卻突然在8月3日被《環球時報》證實為謠言。其實「封殺」確係謠傳,但通過阻止部分演藝活動加以「調控」已是事實。中國似乎想借韓國被一個謠傳就「嚇成神經」,相關股價大跌的醜態,展現自己的「不怒自威」。不過,《環球時報》的文章,強調85.9%網友支持抵制韓星,民間自發抵制韓國遊大獲成功,文章似乎在暗示:此事「官方不參與」。
而至於「王毅外長一天兩度怒對韓國外長」,甚至「中美一旦開戰,中國打到底的決心遠遠高於美國」等大量江湖消息,只能算輿論戰必不可少的興奮劑了。
不過,這場輿論戰並非全無得意之筆。全然不懂軍事基地與在地民眾長期矛盾史的大陸公眾,無疑會將韓國部分民眾對部署「薩德」的抗議,視為此舉禍害韓國利益的明證。而真正如中國所稱「打開東北亞危機潘多拉魔盒」的,還是朝鮮近日再射彈道導彈。此彈首次直入日本專屬經濟區。可中國卻急於將它歸因為朝鮮對部署「薩德」的強烈反彈。這一歸因順勢解決了為近來朝鮮一系列挑釁國際社會的試射辯護的難題。下一步,中國放棄制裁朝鮮,將半島無核化失敗的屎盆子狠狠扣到美國頭上,已水到渠成。
以反導彈試驗反擊「薩德」的荒謬邏輯
在軍備領域,如果利益攸關又絕不能示弱,適時進行有針對性、能展示實力的戰略武器試射,是再好不過的威懾。然而中國選擇了「以盾制盾」,公開反導彈試驗,而且採取的是輿論戰的形式。
7月24日,央視《新聞聯播》和《解放軍報》等官媒,同時借介紹了酒泉導彈試驗基地研究員陳德明的事蹟,披露中國反導彈技術發展歷程。可推動這一宣傳的內在邏輯並不通暢。
且不說美國是否會因中國也發展反導,就放棄優勢明顯的同類能力,如果中國幾年前就擁有的反導能力強大且可信,豈不早就構成對「薩德」的反制,要求美韓「必須停止部署」又理由何在?如果中國堅稱根本安全利益受到不能容忍的損失,豈不暗示反制能力其實不足?
最糟糕的是,由於中國充斥挑戰美國的狂熱衝動和自吹自擂的惡習,這一原本就間接而隱晦的戰略反制,很快誤入歧途。中國其實知道美國反導手段比中國完善得多,卻非要用本國的中段反導,將需要同時兼顧中段、末段反導的「薩德」比下去,明顯出於死要面子。中國羅列中段反導的種種難度,同時援引美國國內對地基中段反導連篇累牘的置疑和抨擊加以嘲弄,轉眼說到自己的反導技術,難度頓時銷聲匿跡,一切都不在話下。
其實,如果不從美國反導技術文獻裏抄來,中國文宣部門連反導彈系統到底有哪些難度也不會知道。隨着對中國實力的吹噓漸入佳境,陸媒突然猛醒:再吹下去就可能有損祖國的和平形象,被指責為搞軍備競賽。他們立刻轉而揭露美國反導比中國更早、更多、更強的「罪狀」。然而揭露美國先進技術,卻不僅默認了反導技術技不如人。從這些先進技術中,人們也不難發現美國除在韓部署「薩德」外,還有充足手段獲取中國彈道導彈情報,這又削弱了對「薩德」戰略威脅的指控。
中國公開反導彈試驗,反而暴露實力
混亂之中,中國反導技術到底居於什麼水平,反而令人懷疑起來。
引用央視的「反導攔截彈」畫面,《環球時報》煞有介事地分析:中國導彈小型化技術達到較高水平。殊不知,大陸軍事論壇的網民就能發現這些鏡頭完全張冠李戴,此乃央視此類報道的一貫作風。
《環時》仍稱中國中段反導維護着世界和平與大國戰略平衡,軍事科學院某博士7月更在《新京報》撰文稱(反導試射)連續成功表明中國已充分掌握關鍵技術,主動透露體現了充分自信;狂熱分子更號稱有關型號極有可能已服役,中國據此已有把握在核大戰中抹掉美國。
從報道中看,雖然陳德明首次試射就提出以實戰為首要目標,研究過「戰略導彈群目標」(包括誘餌)的精密定軌預報,2011年又組織針對導彈突防進行研究,表現出重視實戰能力的跡象,但中國突破中段反導靶場試驗技術也才6年。單與美國地基中段反導7次作戰試驗4次成功相比,中國3射3中貌似不凡,但總的試射次數卻至關重要,比如美國中段反導33次大氣層外攔截試驗,成功26次,3次大氣層內攔截全部成功;「薩德」13次試射11次攔截成功。而且,美國每次失敗,技術原因都會曝光,其反導實力的可信度遠非只有片面文宣的中國可比。
近年,美國的反導防禦體系已多次開展多目標,帶誘餌的複雜作戰試驗,還在開發多目標攔截彈,到2017年,美國將部署44枚地基攔截彈,反導型「宙斯盾」艦也將增至48艘,與包括韓國在內的多國反導合作和太空情報共享已日漸完善。
而中國試驗過程的報導中,靶彈的難度仍令人懷疑。中國專家嘲笑試射11次成功8次的印度反導,性能指標有限,還懷疑其靶彈主動提示位置。中國同印度的試驗,是否有本質不同?其實這一次應對「薩德」,中國並非沒考慮用一次新的中段反導試驗發出警告,但萬一不成功又被外界覺察,估計官僚機構不願冒險。
美國科學家聯合會的研究認為,中國從測控到攻擊的空間對抗能力正全面增強,現有戰略反導研發,有助於跟蹤技術提升,增加戰略選項。但是否部署仍在研究,因為部署與否,不會對美國核威懾能力有多大影響,反倒會使實力落後的俄羅斯不安。如果中國有限部署,動因很可能是對印軍備競賽或提升威望急需,標誌則會是先部署導彈預警衞星。
正是從太空的平等利用中,中國才獲得機會,以相對較弱的軍事能力挑戰美國。然而,舉國上下只想看「東風」導彈射程覆蓋全球,卻被對手在身邊出沒的陰影驚得歇斯底里。亢奮之中,中國在戰略威懾和軍備競賽等課題上的理論和觀念痼疾,又使行動進退失踞,力量對比的判斷也不過是掩耳盜鈴。
(丁丁,中國政治學者)
一万英镑系列
一万英镑系列作品
不懂军事,只看军队腐败,怎么会有战斗力。大学教育现状,怎么会培养出搞科研的人才
这样的作者以后就别约稿了,满篇情绪化,军事知识水平连我这个军迷都看不下去,文风基本就是网络口水文章的境界,而且行文逻辑就自相矛盾:比如说中国发展反导,公开亮剑,就无道义立场指责美国,发展和部署是一个概念吗?中国的反导有前沿部署到古巴吗?还有诸如暗示中国是色厉内荏,既然无惧萨德,为何文宣系统大加讨伐?我穿着防弹衣,并不意味着我喜欢你用枪指着我,这个逻辑作者显然不懂,何况文宣系统本就是靠笔杆子吃饭,无论官媒还是资本媒体,天生就不是安静的主啊,且如果媒体噤声,难道任由美方释放战略恐慌情绪?这本身就是现代战争心理战、文化战的一部分。
端,怎麼關閉「觀點」這一板塊。
樓下的,看到作者是丁丁就知道文章是什麼調調了。
To oo, 你主观的认为丁丁写的客观我不反对,你可以发表你的观点。但请你不要攻击我玻璃心或者教我要学着接受不同的观点,因为互相攻击或者好为人师都只会引起骂战而不是认同。我同意楼下的仁兄所说的,这是一篇通篇主观臆断的无意义文章,也许这位丁丁,作为“中国政治学者”,还是没有改掉意淫的老毛病。
給xi,不要這麼玻璃心,好不好。他說的相較於其他評論中是比較客觀的分析,請學著接受其他人用不同角度來評析事情。
这篇文章并没有说要评论萨德啊,上面那位仁兄没看标题?
这位丁丁的文章不分析萨德,不分析该反还是不该反,通篇找了各种例子只是讽刺中国实力不够+水平低,请问这位怨妇哪儿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