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地時間8月15日下午,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Donald Trump)在搖擺州俄亥俄州的演講中,著重談論了其當選後將實施的外交政策。他將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作為核心議題,多次將當前局勢與冷戰相提並論,提出對外來移民實施「終極審查」(extreme vetting)、在意識形態上直接與伊斯蘭極端主義對抗等舉措。
如同我們通過彰顯共產主義的邪惡和資本主義的美好,贏得了冷戰的勝利,我們也要在意識形態上戰勝伊斯蘭極端主義。
特朗普在演講中歷數了全世界近來遭遇由「伊斯蘭極端主義」製造的恐怖襲擊,認為 IS 的興起與美國總統奧巴馬及前國務卿、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莉(Hillary Clinton)的中東政策有關。
他認為,美國不應致力於在利比亞建立民主制度以推動其改朝換代,亦或支持埃及人推翻前總統穆巴拉克的統治,而應該派美軍控制伊拉克的石油,以防被 IS 獲得。他引述 CNN 的報導指,IS 於2014年通過販賣石油獲得5億美元的收入。
他還表示,「伊朗是世界上最大的恐怖主義贊助國」,而奧巴馬和希拉莉卻使這個國家「獲得地區主導地位,而且有志成為世界主導力量」。他主張利用現有的聯合國安理會決議,申請新的制裁措施,「斷絕支持伊朗哈馬斯和真主黨的資金」。
特朗普還表示,在遏止伊斯蘭極端主義擴散的問題上,美國不應只與盟友合作,而應與包括俄羅斯在內的一切能夠在打擊恐怖主義立場上存在共同點的國家合作。他將打擊恐怖主義問題與冷戰問題類比,稱如同贏得冷戰勝利一般,「也要在意識形態上戰勝伊斯蘭極端主義」。
特朗普政府對於移民管理問題將設立一個清晰而明確的原則:我們應該只承認那些認同我們的價值觀並尊重我們的人民的人。
曾呼籲在美國和墨西哥邊境修建高牆的特朗普,在談到移民問題時特別強調,他將採取「終極審查」的移民政策。
他再次提到冷戰,稱「冷戰時期我們進行過意識形態的篩選測試,而面對今天的局勢,我們早就應該建立一個新的測試了」,「除了篩選出恐怖組織成員及其支持者,我們還要篩選出對我們國家抱有敵視態度,或認為伊斯蘭教法應當取代美國法律的人」,「那些不忠於美國憲法、支持偏見和仇恨的移民,都會被美國拒之門外」。但他並未指出這項措施將覆蓋來自哪些國家的人。
CNN 國家安全分析師 Peter Bergen 認為,特朗普提出的上述多項主張並不可行。他撰文指,特朗普想要與俄羅斯合作打擊 IS,但俄羅斯在敘利亞問題上似乎只是單純地支持他們的盟友總統阿薩德(Baššār ʾAsad),而很少關注 IS;特朗普想要對外來移民進行意識形態測試也沒有可操作性,接受測試的人並不會自稱是恐怖分子。
Peter Bergen 指出,美國自「911」以來,每次致命的恐怖襲擊都是美國公民或合法永久居民進行的,而非新移民或難民;特朗普將焦點放在外來移民上,是要讓人們「誤以為美國存在恐怖主義問題」。
聲音
特朗普一方面批評奧巴馬的政策導致中東局勢混亂給「伊斯蘭國」崛起以可乘之機,但自己卻退回到十九世紀「割地賠款駐軍搶資源」的老路,不惜進一步加劇中東亂局,惡化美國在中東原本就非常負面的形象,坐實美國意圖染指中東石油的指控,恐怕會招致更多針對美國和西方的恐怖襲擊。
特朗普之前做外交政策時努力掩蓋的鷹派傾向終於暴露出來了:伊拉克增兵——雖然庫爾德人沒有美國幫忙也快要打贏了、和伊朗撕逼(對抗),還有老調重談的邊境管控⋯⋯對了,還號稱外交政策「要極端」。果然集權者都繞不開給自己人民勾畫一場新冷戰的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