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8日,美國聯邦政府公布「聯邦開源代碼政策」(Federal Source Code Policy),規定使用聯邦政府資金來開發的定製軟件,每年至少要開源五分之一,即能在所有聯邦政府機構中共享和再用。例如,美國運輸安全管理局(TSA)就將可以訪問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委託工程師開發的定製軟件,從而減少成本。
這終究是屬於人民的代碼。探索它吧,從中學習並進一步改善它,用它來推動美國下一次突破和革新吧。
該政策會先試行兩年,並在接下來幾個月推出新網站 Code.gov,作為代碼倉庫,所有開源碼都將永久儲存在這個網站。美國聯邦首席資訊總監 Tony Scott 表示,讓更多政府內外的人能接觸到政府定製軟件的源碼,就可以通過更多人的協力來讓這些源碼更加可靠、高效。
自2012年,奧巴馬政府已經提出要讓政府行政更加公開、透明,開放源碼是其中重要的一步。Scott 表示,奧巴馬政府此前已經作出了許多類似努力,例如民眾已經可以見到白宮請願平台 We the People 的源碼,也可以見到退伍軍人服務網站 Vets.gov 的每一步建構過程。白宮表示,新政策能夠減少重複定製軟件,從而節省納稅人的稅款,也能促進聯邦政府各機構間的創新與協作。
近年來,越來越多民間與政府機構推動開源。Google 於2007年推出了開源操作系統 Android,又於2015年開源了其第二代人工智能算法庫 TensorFlow 。微軟亞洲研究院(Microsoft Research Asia)去年也宣布,將其分布式機器學習工具包 DMTK 開源;今年3月,微軟又宣布其數據庫軟件 SQL Server 將於明年年中登陸 Linux 系統。此外,Facebook、Amazon、百度等科技公司也越來越重視開源領域,以改進智能搜索、目標廣告等功能。今年7月7日,保加利亞就通過一項電子政府法(Electronic Governance Act)修正案,規定所有為政府部門開發的軟件都要開源,還會成立專門機構來執行這項法案。
聲音
如果我們能重新認識我們的政府,令政府與私人機構、非盈利機構之間的互動能公開化,用科技、數據、社交網絡來幫助問題的解決,那美國面臨的任何問題都會找到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