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特首選戰

香港立法會主席曾鈺成、財政司司長曾俊華首度稱或參選特首

刊登於 2016-07-29

#香港特首#2017香港特首選戰#香港

曾鈺成。
香港立法會主席曾鈺成首度表態可能選特首。

7月29日,香港立法會主席、民建聯創黨主席曾鈺成首度表態在「兩個如果」的前提下,他將考慮競選下任香港特首。曾鈺成在接受香港電台英文節目《脈搏》採訪時表示,如果現任特首梁振英競逐連任,而又沒有其他如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或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的人選出來競爭,他將考慮參選,給選舉委員會一個「真正的選擇」。

如果真的沒有人出來選,而對我來說又有這個必要和可能性去參選,以帶來一個真正的選擇(genuine choice)──至少對選舉委員會來說──那我就會考慮(參選)。

曾鈺成

而曾俊華亦在同日接受商業電台節目訪問,被問到是否不考慮選特首時,他否認自己說過不會參選,又說如果可以對香港有所貢獻,自己會願意選特首。但他又表示,特首的工作是一份「衰工」(不好的工作),是「惡做」(不好做)的。因為現在的情況是「任何一個人擔任特首都會被責難」,他希望社會能回歸理性,這樣才能鼓勵更多有能力的人出來貢獻。

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在2016年6月的民意調查數據顯示,市民對曾俊華的滿意度評分為61.4分,是所有司長中最高,而梁振英僅有39.2分。

曾俊華。
曾俊華現年65歲,擔任財政司司長已有9年。

曾鈺成29日在商台節目進一步解釋所謂「真正的選擇」,是指符合中央所開的三個條件,即中央接受、香港人接受,又有條件和能力。他早前在《脈搏》節目中說,雖然來年的特首選舉不是普選,但1200人選舉委員會也不能不考慮其他意見,如果有除梁振英外的其他參選人,至少「給公眾和中央一個選擇」。

2015年11月,曾鈺成接受採訪時曾表示:「(自己)不具備參選的條件,亦不具備做行政長官的條件,希望不要再問。」

不過他在2016年7月10日曾接受南華早報訪問,指自己有信心下一屆的特首選舉會有「真正的競爭」。此次在《脈搏》節目中,他也說仍然希望比自己更能勝任的人表態參選,因為他很明白自己的局限,包括明年5月就將年屆70歲,又缺乏行政經驗和運轉政府、經濟和金融事務的知識,自己若現在才開始學習,已經「太老了」。他說:「比我勝任做行政長官的,大有人在。」而29日在商台節目中,他又重申自己是想「拋磚引玉」,希望「打破悶局」,不過也不排除自己參選的可能性。

曾鈺成早前已多次明確表態自己會從立法會退休,轉為組織智庫,為有意競逐特首的參選人提供政綱。

在2012年特首選舉時,曾鈺成一度有意參選,但最終仍然退出。他後來曾提及當時「有人搞黑材料」,短短十幾天就體驗了選舉政治最黑暗一面。

同樣在29日的節目上,曾鈺成坦承社會上對梁振英連任有不少反對聲音,「我相信不是什麼秘密」。而梁振英本人在6月27日已經表明,最快會在今年9月決定是否競逐連任,又指自己有經驗,較其他候選人有優勢。

而對於至今沒有其他人明確表示參選特首,曾鈺成估計,是因為有意參選的人在政府身居要職,出於責任不能過早辭職參選。他相信,最快到9月立法會選舉後,才會有人宣布正式參選。

香港下屆特首選舉將於2017年3月26日舉行。因為香港立法會2015年否決了中央政府能夠接受的政改(普選)方案,所以此次特首仍將由1200人組成的選舉委員會選出。

1200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由1200人組成的選舉委員會選出,選委會委員代表香港社會的38個界別,每屆任期五年,被民間詬病為代表性不足。2017特首選舉仍將通過選舉委員會進行。

聲音

我希望有人出來(競選下任特首),(如果)無人出來就我來了嘛。

香港立法會主席曾鈺成

任何一個人擔任特首都會被責難,無人會高興。

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

連任是有一定優勢的,不僅因為你不需要擔心第三個任期的事,也因為經驗是很重要的。

香港現任特首梁振英,今年6月

曾鈺成

曾鈺成,GBM,GBS,JP(Jasper Tsang Yok-sing,1947年5月17日-),生於廣東廣州,籍貫廣東順德,畢業於香港大學數學系,香港立法會主席,香港建制派第一大黨民建聯(民主建港聯盟,簡稱民建聯,民建聯後來與港進聯合併成為民主建港協進聯盟,仍簡稱民建聯)創黨主席,此前曾經擔任香港培僑中學校長,現在為該校及培僑書院校監和培僑小學校董。1997至今擔任香港臨時立法會、立法會議員,2008年10月當選為第四屆香港立法會主席,2012年擊敗梁家傑連任主席。2002年,曾鈺成以民建聯主席的身份加入行政會議,成為非官守議員直到成為立法會主席。2012年2月唐英年被揭發僭建後,曾鈺成曾表示會考慮參選行政長官,但當月27日又宣布將不參選2012年行政長官選舉,他強調沒有人勸退他。 (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來源:SCMP明報商業電台香港電台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