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

電商布局停了,「搭橋專案」暫緩……520之後,兩岸有多冷?

過去,大陸龍頭業者對兩岸專業交流,多願意給台灣面子、做樣板;如今,人家連「走過場」都不要應付你。

端傳媒記者 陳虹瑾 發自台北

刊登於 2016-07-21

520就職典禮上,新舊任總統向民眾揮手。
520就職典禮上,新舊任總統向民眾揮手。

「對台業務暫緩。」7月上旬,一名向來積極參與對台灣招商的中國大陸電商公司主管向端傳媒證實,集團決策部門調整了跨境電商戰的長期部署。「領導說,台灣市場現在不是發展重點,因為始終沒有聽到『那四個字』。」

7月中,中國的「互聯網協會」與「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2016年中國互聯網企業100強榜單,這家電商名列前十強。這位主管透露,去年一整年,自己多次到台灣進行市場調研,談定幾家即將合作的台灣品牌,食品、美妝、農特產都是他們屬意的商品。

但從5月下旬起,這位主管和同事天天上網翻牆看台灣新聞,連蔡英文的總統就職演說,都看了好幾回,這是政策調整的起始點,最後決定原本有意擴大合作的台灣品牌平台計畫無限期暫緩。「擔心整個國家調控啊,」他無奈解釋,公司高層聽不見「九二共識」,憂心北京政府隨時大刀一揮,砍了前期投資的成果。雖然中國大型網路公司如騰訊,仍在日前設立台灣辦公室,但其他多數業者深怕淪為陸方對台「政策工具」的犧牲品,乾脆暫擱計畫。這些被暫擱的計畫之中,還包含一家台灣量販業者即將開設的線上旗艦店。

換一個場景,5月底,一場由台灣半官方機構主辦的交流團,帶着二、三十名台灣電商業者造訪大陸沿海城市,盼促成商機媒合。行程表上的一大亮點場次,是包含「阿里巴巴高管」等大陸電商龍頭在內的主題演講。沒想到論壇當天,表定的「大卡司」全部沒到,與會的台灣業者們拿着行程表,對着白紙黑字的議程表,一陣錯愕。

儘管主辦單位連忙解釋:在大陸辦論壇,對方答應出席卻沒來,「這是很常見現象」,無涉兩岸政治情勢。但一名長期參與交流團的「資深團員」卻直言,講白了,與大陸龍頭業者的這類交流,原本就多半是以「給你(台灣)面子」的樣板性質居多。「這些大頭都不願意來,顯然人家現在連『走過場』都不要應付你。」

中國大陸從官方、學界到特定立場的評論者,在蔡英文520就職前後常用「答考卷」比喻蔡英文此時的處境:她的就職演說、就任前、後的言行,都在北京政府的觀察下,如同一位接受考試的學生。而北京期待的答案再明確不過:九二共識。

「背後只要有(台灣)官方支持的案子,都緩下來了,」一名主管兩岸經貿的台灣高階官員觀察,新政府上台以來,兩岸官方互動停擺,陸方同時頻頻透過民間力量對蔡英文政府施壓,「給妳(蔡英文)一點感覺,要妳快點填考卷啦!」

交流指標,一個個靜悄悄

檢視兩岸官方主導推動的「兩岸產業搭橋專案」場次與內容,政府自2008年底啟動專案,截至去年年底,兩岸共舉辦69場搭橋會議,涵蓋包含電子商務在內的20個產業項目。

「搭橋專案」是經濟部在馬英九政府時代大力推動的兩岸產業合作平台。從2008年12月啟動至2015年12月止,兩岸已輪流舉辦69個場次的搭橋會議,涵蓋中草藥、LED照明、通訊、資訊服務等20個產業項目。促成約1844家企業進行合作洽談,簽署合作意向書共359份。

在馬英九執政期間,經濟部按例都會在年初宣布該年度的產業合作場次;今年都過了一半,場次遲遲未見公布。

另一個官方交流的指標是「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經合會)。這個依據《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框架)協議》(ECFA)成立的任務性、功能性平台及聯繫機制,過去每年召開1至2次例會,今年過了一半,仍然靜悄悄。

「兩邊主管機關(台灣經濟部、大陸商務部)現在不知道要談什麼?現在召開服貿工作小組,不是更尷尬?」一位台灣負責兩岸事務的高階官員直言:新政府與對岸若要繼續推動經合會,時機恐怕尚未成熟。

他說,經合會若於此時召開,台灣官員首當其衝的,很可能是來自陸方官員的奚落。「他們(陸方)會問,好啊,來談,怎麼談?你們服貿到底什麼時候要審?你們兩岸監督條例到底要不要過啊?貨貿如果談了,算不算?你們要不要先開公聽會再來談?」

官員強調,兩岸不可能為開會而開會,此時此刻,盡量不為難對方。更何況,「我們(台方)不知道開這會是好,還是不好……」

兩岸交往最盛時期,工總幾乎天天接待大陸官員團。當時,蔡練生每週接待的陸團,帶隊人不是省市長,就是省市委書記……而今,少數幾個台辦主任來台走動一會兒,就算稀客。算算,整個6月,蔡練生也就接待一名大陸地級市長。

2016天津,台灣名品博覽會現場。
2016天津,台灣名品博覽會現場。

場景再轉回民間:7月上旬,「台灣名品展」在天津登場,超過800家台灣企業參展。天津的台灣名品展從2008年起舉辦,在2010年ECFA簽署後,當時任天津市委書記的張高麗會見貿協董事長王志剛時承諾在天津建立「台灣商貿城」,並允諾名品展將年年在天津舉辦。

如今兩岸情勢轉變,張高麗升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一名連續7年前往天津設攤的台灣廠商觀察,天津向來被列為台灣名品展的標竿地區,今年現場買氣仍然很旺,看似不受兩岸情勢影響。不過,他心底清楚,政治凌駕一切,「坦白講,520後,氣氛絕對有差,經貿推廣只能順勢而為。」

2009年至今,貿協與對岸各省市洽談台灣名品展,已經建立既定合作模式,大陸地方政府必須滿足三大要件,雙方才有合作可能。這些條件包括展館費用由陸方支付、宣傳動員由陸方執行、陸方積極洽邀周邊省市通路商。

520以後,大陸某些地方政府的態度出現微妙變化,最明顯例子就是與台灣方面聯繫時,部分以往熱情相對的地方官員,常以一句「我們要再請示」作為搪塞,暫緩作業進度。冷暖不一,盡在不言中。半官方機構的角色,在兩岸經貿往來上顯得更吃重。陸委會前主委夏立言接下貿協董事長,就能說明這種「替代方案」的重要性。貿協主管感嘆,現在已經沒有悲觀的權利,只能盡力替台灣業者搭建舞台。

蔡英文就任後的兩岸氛圍,被部分媒體形容「官冷民熱」,但溫度究竟如何,民間團體最是冷暖自知。

「『民』也沒有熱啊,」台灣工商團體秘書長聯誼會副會長、工總秘書長蔡練生說,近期訪台的民間團體規模與團數大幅縮減,官方或半官方陸團人數變少、層級降低,是顯而易見的事實。

兩岸交往最盛時期,工總幾乎天天接待大陸官員團。當時,蔡練生每週接待的陸團,帶隊人不是省市長,就是省市委書記,隨團最大規模可到數千人,衍生出不少民間交流機會與商機。而今,少數幾個台辦主任來台走動一會兒,就算稀客。算算,整個6月,蔡練生也就接待一名大陸地級市長。

不僅如此,以往對岸辦理特定論壇,至少禮貌性的邀約台灣中階官員藉民間職銜出席。而今,頂多邀請台灣低階官員與會,交流效果大打折扣,「論壇還辦不辦?交流還做不做?味道都變了!」蔡練生感嘆。

北京步步進逼,新政府有感

經濟是兩岸關係的表面,表面是冷是熱,關鍵在內核的政治關係是否活絡。應對520新局,中共對民進黨政府持續「聽其言、觀其行」。為向蔡英文「催卷」,北京交互使用政策工具,對台採取彈性策略,逐步加壓,不把牌一次打光。

蔡英文就任後,不過短短幾週,陸客、陸生、產業平台的交流,紛紛傳出遭陸方「技術性」限縮或延緩。攤開數字逐一檢視,不難發現北京步步進逼,這手牌,打得讓新政府不得不「有點感覺」。

陸委會主委張小月公開證實,今年5月至6月,陸客來台人數較去年同期減少15%;移民署統計也顯示,6月份團客來台送件數較去年減少36%。攤開教育部最新公布的大學學士班陸生聯招數據,今年錄取人數首見負成長、減幅達16%,共50所學校招生掛零,超過教育部總核定142校數的三分之一。

凡此種種,熟悉兩岸事務的官員接受端傳媒專訪時表示不意外。官員表示,陸方無需透過官方力量限縮民眾來台,只要藉由各種「探詢」和「提醒」,就能造成影響。例如,只要陸方對大陸組團社業者「點到為止」,隨口聊聊「要不要考慮一下現在的兩岸關係?」「是不是還有這麼多人想去台灣呀?」該怎麼做,民間自是心領神會。

陸方不只是宣稱官方關係降到了最低,連「二軌」的想像都要防範到底。一名兩岸事務高階官員接受端傳媒訪問時證實,蔡英文就職以來,陸方學者來台參與的研討會場合,完全不會有台灣官員與會,一些被陸方視為「綠色學者」的人士,也無人出席這類場合。

究其原因,陸方高度戒備,不希望任何學術交流消息曝光後,遭外界解讀為「二軌」溝通,「他們覺得如果沒有那個核心意涵(指九二共識),幾個軌都沒有用。」

「陸客可以放緩三分之一,他也可以全停,但對岸並沒有這樣做。」兩岸事務官員也觀察,陸方對台政策「慎重放緩」,具有彈性。

陸方要切割的是「還沒填考卷」的民進黨政府,而非台灣民眾。因此,儘管熱線打不通,台灣方面透過既有聯繫方式(傳真與電話)向對岸傳達訊息,日常聯繫與通報作業沒停。只是,這僅限單方通報。陸方對台灣的事務性通報已經暫停。

但兩岸官方關係是不是真的如北京方面堅稱的完全中斷,恐怕也未必。日前發生的雄風三型飛彈誤射事件,意外成了一張檢驗目前兩岸關係的試紙。

雄三飛彈誤射當日,陸委會下午1時30分才授權海基會通報陸方,直到3點才確認完成通報,足足晚了外交部1小時。

「通報當然是愈快愈好!」知情人士感嘆,民進黨政府白白錯過一個向北京伸出橄欖枝的機會。這名人士分析,誤射發生在8點15分,若能趕在上午即時通報陸方,這起意外至少有機會成為新政府向北京展示善意的敲門磚。

儘管國台辦公開表明兩岸聯繫溝通機制停擺,從陸方目前反應觀之,不難看出對岸「持續施壓卻保留餘地」的痕跡。另有兩岸事務官員分析,如同陸客、陸生、陸資等兩岸民間交流,陸方的手段萬變不離其宗:「如果(兩岸互動)一次降到零,他們(大陸)就沒有工具了。」

從基層反應來看,這起意外,更凸顯出國安機制不夠健全。誤射發生後,針對通報時序,政府相關部門展開檢討,就有知情的兩岸事務人員感嘆:「國安機制出了問題,卻咎責基層文書作業太慢,令人無法接受。」

「海基會與海協會還不至於不講話,」官員強調,陸方要切割的是「還沒填考卷」的民進黨政府,而非台灣民眾。因此,儘管熱線打不通,台灣方面透過既有聯繫方式(傳真與電話)向對岸傳達訊息,日常聯繫與通報作業沒停。只是,這僅限單方通報。陸方對台灣的事務性通報已經暫停。

具體操作上,對岸相關窗口還是會接電話,回應「收到」但不多談。對於台灣方面提出需要協助等要求,原則上採「部分處理,或者完全不處理」。

不僅如此,海協會也傳出秘書長楊流昌已調往澳門,履新初期,卻還身兼秘書長原職。涉台業務幾乎全斷、兩會互動不如以往,不言自明。台灣官員評估,兩岸兩會想重新「對接」,恐怕不是一時半刻的努力,就足以恢復往日熱絡。

陸客到國父紀念館參觀。
陸客到國父紀念館參觀。

大陸戰略新興產業,或已決定台商存亡

台灣政府內部怎麼因應對岸的「冷對待」,兩岸事務官員強調,不只對岸北京政府,台灣內部統、獨陣營都從520起急切地要蔡英文表態,「要總統表態的人還挺多的。」

上述官員觀察,蔡英文在就職演說提及《中華民國憲法》,光是這點,民進黨內部就無法達成共識。若蔡英文填出來的答卷能讓北京滿意,在民進黨內肯定面臨「後院着火」窘境。目前,新政府正嘗試在民共主張間找出最大的可能性與公約數,「不是不急,但總統目前還沒有那個能量處理。」

這位官員進一步分析,陸方對蔡英文政府施壓,需經歷一段時間積累,才能顯現作用力;然而,若蔡英文短期之內對北京讓步,來自黨內與支持者的壓力,勢必猛烈爆發,「如果引發內部危機,很可能(蔡英文)連內政都推不了。」

但最後,兩岸經貿固然受到政治影響,但從另一個面向觀之,政治因素不過是藉口。台灣產業自身的競爭力,以及是不是為中國發展所需要才是關鍵。

另一名不願具名的大陸電商主管不諱言,在商言商,市場因素才是重點。選品,是跨境電商的成敗關鍵;台灣品牌優勢下降,甚至,部分品項市場疲勢難改,早成眼下事實。

他更透露,帳面顯示,日韓品牌搭着任何一波日韓劇上架,美妝就賣到缺貨;相較之下,台灣商品競爭力已不如前。此時,暫緩台灣品項的招商計畫,成了公司高層默契。表面上,仍開放具有代表性的台灣業者進駐;然而,下半年,該集團列入跨境電商「重點節點」、全力打造的行銷計畫,已排除台灣品牌。

以近期幾起新聞事件為例,7月初,台積電南京廠新廠奠基,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登陸主持開工儀式,表示台積電配合南京12吋晶圓廠計畫成立設計服務中心,協助當地的IC設計公司一起發展半導體產業、還要將「開放創新平台」生態系統導入大陸。

幾乎與此同時,曾在大陸被稱為「陸版好市多」的台商會員制大賣場「大麥客」(T-mark)傳來熄燈訊息。成立5年的大麥客,曾被列為台商轉型的典範,經營困難期間,業者曾試着祭出觀光夜市、跨境電商等方案,仍因不夠接地氣與不敵電商趨勢,黯然宣布歇業。

大陸「十三五」規劃洋洋灑灑列出12項戰略新興產業,就以「先進半導體」居首。也許應該這麼說,不管520到來與否,大陸產業趨勢轉移因素,加上產品本身的競爭力,就能決定台商的存亡。

長期關注兩岸互動的海基會前副董事長馬紹章也直言,台商早過了「靠着大陸讓利來獲利」的年代。這年頭,品牌若無實力,勢必難以爭利。

「台灣市場既小又飽和,大陸早就不在乎,」不願具名的創投經理人觀察,想搶進大陸市場,論流行話題,台灣品牌趕不上日韓;論「高大上(大陸流行語:高端、大氣、上檔次)」,拚不過歐美。就連台灣一向自豪的食安,又因近年負面新聞頻傳,「打臉自己好幾次」。台灣製造要征服大陸消費者,競爭力才是關鍵。

長期關注兩岸互動的海基會前副董事長馬紹章也直言,台商早過了「靠着大陸讓利來獲利」的年代。這年頭,品牌若無實力,勢必難以爭利。

值得注意的是,商流之外的民間交流與對台工作部分,呈擴大趨勢,「但是方向有點改,」官員觀察,青年成為陸方急遽拉攏的對象,民進黨政府當選後,態勢更明顯。

中共近年將「三中一青」(中小企業、中南部民眾、中低收入、青年)列為統戰重點。太陽花學運後,陸方逐漸認知到「三中」效益不如預期,同時,台灣青年「天然獨」民意現象遠超過往日預期。此後,陸方不斷調整青年政策,以強勁力道搭配細膩戰略,狠砸更多資源。

檯面上,近期最明顯的案例,就是海峽論壇期間,由大陸官方主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基調,大規模舉辦兩岸創客展、創業論壇、創新創業大賽。一時之間,青創相關議題以及連帶延伸出的「台青紅利」,成了與會者之間的討論亮點。

官員觀察,陸方以往投下時間與金錢,用於拉攏「三中」,效果卻不如預期。青年工作部分,初步得到一些正面回應,「這塊目前看起來至少沒有讓他(陸方)失望。」

盤點520後的兩岸互動,官方尚處於「冷和平」,民間互動不算熱,但也不至於降溫。《共產黨宣言》揭示物質決定意識的核心價值,相信利益可以扭轉人心。不論是不是「天然獨」,對於剛上任的相關部會,以及這一代的台灣青年,如何妥善運用機會而不被陸方戰略所誘,不能沒有盤算與度量。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