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張耀中:ATM 盜領案,我們看懂多少?

雖然第一銀行是被害者,但此事犯罪的發生,卻是因為其未能主動積極汰換舊型機器,而讓駭客有可趁之機。

張耀中:ATM 盜領案,我們看懂多少?
台灣警方拘捕ATM盜領案情疑犯,並起獲贓款。

最近台灣第一銀行 ATM 遭國際犯罪組織植入惡意程式,提款機不正常吐鈔被國際犯罪組織盜領,引起了台灣社會大眾的恐慌。根據第一銀行估計,總共有一百多台提款機受到影響,損失金額超過八千多萬台幣。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在2015年的報導,2013年時烏克蘭首都基輔曾經發生過類似案件,之後美國、俄羅斯以及歐洲國家都有類似案件發生,共計有一百多個金融機構受到影響,損失金額超過65億英鎊(約合300億台幣),而駭客則預計進一步在亞洲、非洲以及中東國家犯案。

通常此類案件犯案過程大概 2至4 個月;首先駭客會透過「社交工程」(social engineering) 手法──亦即寄發大眾感興趣的電子郵件(通常是與時事、工作或是色情相關之郵件),吸引使用者打開郵件附件,將惡意程式植入銀行內部並進行監控,並選擇合適時機下手。雖然外國執法單位已經掌握犯罪之手法,但此類案件破案的機率並不高。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