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

在家自學的樂趣,從變魔術開始

這是第一次我發現自己對知識有興趣,以前沒想過知識、學習是好玩的事情——沈聲瀚。

端傳媒記者 陳筑君 發自台北

刊登於 2016-07-16

沈聲瀚在自家錄製魔術影片。
沈聲瀚在自家錄製魔術影片。

「有點尷尬,我鞋帶掉了,等我一下。」在一場台北市「高中階段非學校型態個人實驗教育成果分享會」上,15歲的沈聲瀚才剛上台,就注意到自己右腳鞋帶鬆了。當大家正等着他蹲下來把鞋帶繫好時,只見他一派悠閒地踢了一踢右腳,「好沒事了,」5秒時間,鬆脫的鞋帶竟繫好了。這一瞬間,觀眾意識到這是一場魔術,如雷的掌聲從台下響起。

舞台上的沈聲瀚,自信、幽默,充滿夏天陽光的氣息;但兩年半前,這些形象非但難以在他身上顯見,當時還是國中生的他,要不是請假在家,就是「身體不適」在保健室裏,「其實不是因為不舒服,連保健室的阿姨都知道我又去躲了。」回憶起還在體制內上學的那段時光,沈聲瀚笑的有些苦澀。

與沈聲瀚一起受訪的沈媽媽告訴端傳媒記者,聲瀚在小學三年級時,發現患有妥瑞氏症,「妥瑞氏症不影響智商、也不會攻擊人,因為腦內過度放電,所以會不自主不斷眨眼睛;若是壓力大或吃錯東西,可能會聳肩扭脖,嚴重一點的孩子則是會無法控制的發出聲音。」由於妥瑞氏症無法根治,沈媽媽依醫生建議,除了注意聲瀚的飲食之外,最重要的是讓他大量運動、釋放過多的能量。

「那時候我和他爸爸商量,以聲瀚的健康為主,不要補習給他太大壓力;也跟老師商量,給他的功課能否減量。」在沈媽媽不厭其煩每學期都與學校老師溝通下,「雖然我成績不是屬於很好的那種人,但我真的很喜歡去學校,因為學校有同學、朋友,有時就算是發燒生病,也不想浪費任何一天去請假。」聲瀚說。

一段該結束的關係

只是這種「很喜歡去學校」的心情,卻在上國中後丕變。由於需要大量運動,聲瀚考了有體育班的國中就讀,最初選擇的專長是籃球,但在加入籃球隊後,聲瀚開始飽嚐宛如當兵般,一種外界無法理解的潛規則,合理與不合理訓練的那條界線,以及校園霸凌對他帶來的傷害,都讓他的學校生活陷在愁雲慘霧之中。

而籃球隊長時間的辛苦操練,也讓聲瀚的健康亮起紅燈。在一次就診中,骨科醫生告訴聲瀚,他的腳弓有一塊骨頭較一般人長,會壓迫到韌帶,若有太多跑跳的動作就會發炎。為此,聲瀚只能轉到游泳隊。怎料,校方考量人數少、溫水游泳池維護成本高,決定將游泳隊解散。得知此消息後,沈家爸媽當機立斷為他辦了轉學,這也成為他與體制、學校「分手」的開端。

如果念體育班帶給聲瀚的陰影是鬱悶不快,轉到一所升學主義掛帥的普通國中,被剝奪的則是他對學習的熱忱、對知識的興趣,以及永無止盡的挫折感。

小學三年級開始,因為父母注重健康勝過成績,聲瀚並未感受過課業壓力;在體育班時,功課也不被重視,「我沒有體會過那種生活,(課業壓力)一口氣突然來,加上我是在(國一下學期)期中轉學,前面該學的都沒有學到,落後別人許多,也沒有機會補回來。應該說,也沒有心思想要補回來。那時候覺得好憂鬱。」第一次,聲瀚覺得不想去學校。

請假、躲在保健室,「自己都覺得,這個人會有前途嗎?」彷彿回到昔日時光,聲瀚感慨萬千。「其實我們在體制內很努力掙扎過,但實在覺得這樣對孩子不良影響太大了,不想辦法做點什麼不行,所以才決定從體制內跳出來。」沈媽媽強調,他們不是對體制內不滿,而是「我的孩子需要不一樣的學習方式」。

從萌生自學想法到投入非學校型態個人實驗教育,沈家經過快一年的溝通與準備,「我們家爸爸的觀念比較傳統,覺得怎麼可以遇到挫折就想要逃走,擔心聲瀚將來沒有挫折忍受力。」扮演橋樑角色的沈媽媽說,沈爸爸後來看到原本陽光健康的孩子,竟變得毫無自信;就算逼他去上學,也只是發呆放空,「那真的是非常浪費生命」。就這樣,在一家人不斷溝通、討論後,國二下學期開始,聲瀚的自學人生啟航了。

「我開始會思考,不像在體制內時,接到指令叫我做什麼就做什麼;再來是學習胃口被恢復。自學後,我會主動想要去學一些事情,有好奇心。這是第一次我發現自己對知識有興趣,以前沒想過知識、學習是好玩的事情。」

沈聲瀚

自學改變了什麼?「我開始會思考,不像在體制內時,接到指令叫我做什麼就做什麼;再來是學習胃口被恢復。自學後,我會主動想要去學一些事情,有好奇心。這是第一次我發現自己對知識有興趣,以前沒想過知識、學習是好玩的事情。一度還想,我是不是病了。」語畢,聲瀚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出來。

不過,聲瀚口中的學習好胃口,可是從一整學期玩樂中摸索出來的,沈媽媽稱它為「排毒放空期」。這段期間,沈家爸媽就做幾件事:讓孩子睡飽,不給聲瀚任何功課;帶着他四處遊山玩水、接觸新事物,期間還加入國家滑草隊、到日本滑雪等等,「這是希望降低他對學習的抗拒,也讓他尋找有興趣的事情。」

在沈家爸媽「耐心等待」的日子裏,聲瀚真的找到了讓他重返學習樂趣的事——魔術。自學後不久,他在一場滑草比賽中跌倒,左小腿骨折打了8個月的鋼釘。不能趴趴走、躺在床上修養期間,聲瀚無意從網路上看到了一支魔術表演的影片覺得很酷,便學下來變給爸媽看;這一刻,曾被考試成績掠奪走的自信心、成就感,逐漸一點一滴回來了。

「後來我爸媽看膩了,但變魔術沒有觀眾,你就不是魔術師了;沒有辦法表演,你就只是個宅男。」於是,他試着學攝影、錄影、剪輯,「從普通相機到單眼,從威力導演到Sony Vegas之類,」然後放到youtube分享。如今,聲瀚在youtube已經有專屬頻道will shen,影片內容不但有魔術表演,更多是他對撲克牌花式切牌的教學等等,由於點擊者眾,google也開始與他合作,在他的頻道投放廣告。

愛上魔術後,聲瀚發現自己另一個興趣——心理學。「魔術是建立在錯誤引導,不光是我把你的注意力移開,而是我要說服你的大腦。」為了展現魔術中的心理學,聲瀚馬上用手上的一枚戒指變起魔術。他先讓記者看到戒指在桌面上敲,下一個動作還是在敲桌子,但手打開戒指卻不見了,「我讓你的大腦對我在上面敲留有印象,但其實戒指已換到另一手在桌面下敲,但你已經被我錯誤引導了。」

除此之外,變魔術也把聲瀚的英文變好了,現在跟外國人能夠輕鬆對話。「魔術學一學,但中文的影片沒有了,我就試着看英文的,那時候才開始累積一些英文的聽力、認識詞彙。」聲瀚笑說,以前在體制內時,英文爛到A到Z可能都沒辦法順利唸出來,「人家以為我在開玩笑,實在是因為找到了適合的學習方式,英文才開始進步。」

沈聲瀚對於攝影也有濃厚興趣,魔術影片製作也越來越精進。
沈聲瀚對於攝影也有濃厚興趣,魔術影片製作也越來越精進。

關鍵是找到對的學習方式

乍看之下,聲瀚花了大量時間在興趣上,一般學科呢?沈媽媽說,目前聲瀚會透過均一Coursera等線上開放課程和一些團體共學課來學習國文、英文、數學、社會、自然5大科目。團體共學也正補足了自學生缺乏的同儕生活。

聲瀚的週課表以上午和下午做區塊,這與一般學校50分鐘一堂課不同。沈媽媽說,「教育局確實希望我們排得像學校一樣,但如果是那樣,我們又何必離開體制呢?」她強調,課程安排必須要靈活、時間要有彈性;孩子的學習有專注力問題,「如果他學的興致很高,時間可以延長,沒興趣的話,也許半小時就結束了。」

「其實最難的是學習教材的不斷調整。」沈媽媽分享經驗表示,聲瀚自學以來,他們換過很多學習方式與平台,「例如說,他超討厭地科,但又不能不上,我們就去找一些不一樣的教材,像是利用Google Earth學地理。」沈媽媽的原則很簡單,只要聲瀚覺得學習方式無聊、無法獲得養分,他們就想辦法換一個。

說起有趣的學習方式,聲瀚對自己的法籍物理老師讚譽有加。「這是一堂共學課,班上最小是小六生,最大是高三生。老師用法式英文授課。有一次我們在咖啡廳上課,看他手提一顆從自行車上拆下來的輪胎走進來,就為了跟我們解釋旋轉速率的問題。」

從沈家的角度來看,自學的優點不言而喻,但沈媽媽坦言,擔心過於美化自學會不會讓外界對自學有錯誤的認識,「自學其實非常辛苦,完全不輕鬆。」

圍牆外的學習顯然更自主、更多元,但費用問題恐怕是家長們的最大顧慮。對此,沈媽媽倒認為,「非常有彈性,可以按照家裏和學習狀況來安排。」一開始因為不知道聲瀚的興趣在哪,沈家確實花了不少錢,但兩年半下來,支出的費用不斷遞減,「很多課可以利用網路平台,那是不用花錢的。」

以聲瀚的情況來看,每學期的花費約5-6萬台幣(約11900港幣/1540美元至港14300幣/1850美元),與一般私立高中差不多;由於聲瀚學籍為電影電視科,每學期能獲得政府補助3萬元(約7150港幣/925美元)。目前他的學費大宗是攝影課,單堂一天約3000元(約715港幣/92美元);物理課一學期12000元(約2860港幣/370美元);英文每月2800元(約670港幣/90美元);日文每月2000元(約480港幣/60美元)。沈媽媽強調,「也有自學生不花錢的!」

自學兩年半,聲瀚的父母無疑是他最強的後盾。回憶最初研究自學之路,沈媽媽說,2nd Tue Exchange 交流園地給她非常大的幫助,從別人的經驗分享,很多疑難雜症都能找到答案,「心理上的支持尤其重要」。4月底,聲瀚新學年的自學申請書交出去了,目前還在等公部門批准。

從沈家的角度來看,自學的優點不言而喻,但沈媽媽坦言,擔心過於美化自學會不會讓外界對自學有錯誤的認識,「自學其實非常辛苦,完全不輕鬆。」除了各科學習規劃得自己來之外,期中要準備教育局的集中訪視(編按:過去台北市是由訪視員到自學家庭中訪視,但因台北市申請個人自學人數逐年增加,目前採集中訪視方式。),由兩位委員進行面試;期末則要交一份學習成果報告。

「今年4月1日剛集中訪視完,4月底得交新學年的自學申請書,承辦員又突然把期末報告繳交時間從8月底提前至6月1日,甚至連學期都還沒有結束……」公部門緊湊的流程安排,打亂了自學生們的學習節奏;「學期未完、報告先行」的作法更顯得十分不合理。

父母支持是成功要素

談及未來,聲瀚希望成為一名滑雪教練。大學計畫從影像製作、心理學和運動醫學三者中,找一門學科深入學習。他的心裏有着這麼一幅景象:某一天,他在滑雪場教學員們滑雪;休息時間,他信手拈來變了一個魔術給學生們看;當學員們練習時,他會在一旁用照相機和攝影機,捕捉每個人辛苦練習流下的滴滴汗水;萬一學員們受傷了,第一時間自己就能處理、化身為隨團的物理治療師。

不想當職業魔術師嗎?聲瀚說,魔術幫了他很多,讓他找到了許多興趣、沈浸在學習的快樂之中,但他的信仰並不認同魔法的存在。「有一次我變魔術給小孩看,他問我:『哥哥你是不是會變魔法?』那時我嚇到,知道不能給小孩錯誤觀念。」從此之後,聲瀚變魔術一定跟觀眾說,「這不是魔法,這是障眼法。」

會給想投入自學的人什麼建議?聲瀚想了想說,自學可以隨時喊卡回體制內的;但沒有跳出來,就無法知道這條路適不適合,「總比你在體制內不開心,猶豫不決又浪費一年好。」

沈媽媽轉述沈爸爸的想法表示,自學過程家人們的溝通非常重要,且需要父母用極大的耐心和包容來等待孩子找到自己的學習方式。沈媽媽則是比較擔憂親子關係,「小孩整天跟父母相處在一起,很多指令過去是老師在做,現在變成爸媽之後,如何避免衝突,這是很大的挑戰。」

儘管沈媽媽有這樣的憂心,但採訪這天,聲瀚坐在媽媽旁邊,言語間總不掩飾自己對母親的撒嬌,15歲,一般少年正在叛逆時,他卻很堅定地說,「我們家親子關係非常好」。對近來媽媽「提醒」他,在魔術舞台獲得掌聲、鎂光燈後,記得變回「凡人」,他也不覺得是嘮叨地聽進去了,「恩,低調下來,這是我要學習的。」

附錄:沈媽媽提供的網路自學資源

1、自主學習促進會

2、保障教育選擇權聯盟

3、2nd Tue Exchange 交流園地

4、可汗學院

5、均一教育平台

6、台灣開放式課程聯盟

7、Coursera

8、地球的故事、人類的故事~(地球科學、生物、地理、歷史、公民課程統合)

9、數學教材 –教育部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補救教學資源平台PRIORI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