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總統選舉決選剛告落幕,以獨立候選人身份參選的綠黨黨員范德.貝倫(Alexander Van der Bellen)以0.6%(50.3%對49.7%)之差,擊敗了極右翼奧地利自由黨(下稱「自由黨」或「FPÖ」)的霍費爾(Norbert Hofer)。奧地利總統沒有實權(話雖如此,在極端情況下,奧地利總統仍有拒絕任命首相及部長的權力),總統選舉因此與歐洲議會選舉一樣被列為較不受重視的「second-order election」。但這次選舉特別引人注目,因為選舉結果標誌了奧地利,以至預視了整個歐洲的政治版圖大逆轉:主流政黨失利,極右勢力卻有力問鼎國家權力。
極右政黨在歐洲崛起已經不是新議題,今次霍費爾高票落敗,證明極右已經有力利用選舉上台,光譜相近的政黨在其他歐盟大國(例如來年的法國總統大選)靠選票掌權的機會亦不容輕視。然而與其糾結於極右上台的可能性,筆者認為,奧地利大選結果最值得注意、最有啟發性的地方,反而是范德貝倫的勝利。
不理解極右崛起的原因,單單以為極右是在政治邊緣把弄無知群眾的一群小丑,又或者以為歐洲各國完善的民主制度足以制衡極端政治,絕對不可能真正阻止極右上台,今次奧地利大選的結果就是對這些想法最好的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