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拳王阿里病逝,曾與帕金遜症搏鬥32年

刊登於 2016-06-04

1965年5月25日,重量级拳王穆罕默德在第一回合擊倒挑戰者桑尼利斯頓。
1965年5月25日,世界重量級「拳王」穆罕默德·阿里在第一回合擊倒挑戰者桑尼·利斯頓(Sonny Liston)。

當地時間6月3日,有「拳王」之稱的世界知名拳擊選手穆罕默德·阿里(Muhammad Ali-Haj)於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一間醫院病逝,終年74歲。阿里患有柏金遜症長達32年,去世前曾因此症引發的呼吸困難被送院治療。

阿里是歷史上首位3次奪得世界重量級拳擊冠軍(World Heavyweight Champion)的拳擊選手,並在1960年獲得了羅馬奧運會的拳擊金牌,也被國際體育記者協會評為「20世紀25名最偉大運動員」之一。

阿里的家人在聲明中表示,他將被安葬於故鄉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市。

在與柏金遜症搏鬥32年後,穆罕默德·阿里,這位曾三度獲得世界重量級拳擊冠軍的拳手今晚去世了。

阿里的家族發言人 Bob Gunnell 6月3日晚說

阿里原名卡修斯·馬塞勒斯·克萊(Cassius Marcellus Clay),1942年1月出生於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的黑人家庭。少年時的他在地區警察馬丁的指導下學習拳術,很快展現出天賦,高中階段就贏得了6副肯塔基州「金手套」。

在1960年的羅馬夏季奧運會上,18歲的阿里獲得了輕量級拳擊比賽的金牌。在此後的3年中,他在職業比賽中也創下了19勝0負的傳奇戰績。

除了拳擊比賽外,阿里個性鮮明的言行也廣受關注。他喜歡在比賽前高調宣揚獲勝的信心,甚至預測自己會在第幾回合擊倒對手,也因此獲得了「路易斯維爾大嘴巴」(Luisiville Lip)的綽號。

由於皈依伊斯蘭教,阿里拋棄了帶有白人奴隸主色彩的本名,於1964年向世界宣布自己改名為「穆罕默德·阿里」,這一舉動引起當時美國主流社會的極大不滿,以至於當阿里3個月後再次出現在比賽場時,遭到全場噓聲。

就在改名的同一年,阿里還因為反越戰的立場而拒絕服兵役,再次引起全國嘩然。他隨後於1965年6月被世界拳擊協會吊銷拳手執照,並於1967年被美國休斯頓聯邦法庭判監5年,並處罰金1萬美元。儘管阿里隨後被保釋,但直到1970年美國國內反戰呼聲越來越高,阿里才被宣判無罪,並被恢復了比賽資格。

由於兩年沒有參加正式比賽,加上體重的增長,復出後的阿里戰績不佳,引起人們懷疑這個昔日的拳王一去不復返了。

然而,在1974年對抗40連勝的新拳王福爾曼(George Foreman)的比賽中,阿里奇蹟般地在第8回合擊敗對手,奪得了闊別7年之久的「拳王」金腰帶,之後又多次蟬聯。1978年9月,36歲的阿里憑點數戰勝了斯平克斯(Michael Spinks),最後一次獲得「拳王」金腰帶,並宣布退役。

由於在他的職業生涯中頭部遭到多次重擊,阿里於1984年時真診斷患有帕金遜症。在此後長達32年的時間裏,阿里一直在與病魔鬥爭。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開幕式時,他用顫抖的雙手點燃奧運火炬的場面,全世界都為之動容。近年來,阿里的病情持續加重,而帕金遜症的併發症更嚴重影響了他的健康,導致他多次入院治療。

56
阿里在拳擊生涯中共參加了61場比賽,其中56次取勝。

聲音

只有嚐過被擊敗滋味的人,才能在比賽不分勝負時,深入他心靈的最深處,找到贏得比賽所需的那份力量。

穆罕默德·阿里(Muhammad Ali-Haj)

冠軍不是在健身房中煉成的,成為冠軍需要有更深層次的東西:願望、夢想和遠象。

穆罕默德·阿里(Muhammad Ali-Haj)

在美國,你們都沒有站出來保護我的權益和信仰,為何卻讓我去替你們作戰?我絕不會跑到萬里之外去殺那裡的窮人!

穆罕默德·阿里(Muhammad Ali-Haj)

越南戰爭

越南戰爭(1955年-1975年),簡稱越戰,又稱第二次印度支那戰爭,為受美國等資本主義陣營國家支持的南越(越南共和國)對抗受蘇聯等社會主義陣營國家支持的北越(越南民主共和國)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又稱越共)的一場戰爭。其發生在冷戰時期的越南(主戰場)、老撾、柬埔寨,是二戰以後美國參戰人數最多、影響最重大的戰爭。最先開始援助南越的美國總統是艾森豪威爾;約翰·菲茨傑拉德·甘迺迪開始支持在越南作戰;林登·詹森將戰爭擴大。在尼克遜執政後期,美國逐步將軍隊撤出越南。越南人民軍(北越軍)和越共游擊隊最終打敗了越南共和國軍(南越軍),攻佔了全越南。(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來源:NBCBBC澎湃新聞新華社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