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中國著名作家楊絳病逝,「我們仨」天上重聚

刊登於 2016-05-25

中國作家楊絳於北京協和醫院病逝,終年105歲。圖為楊絳散文集。
5月25日凌晨1時10分,中國著名作家楊絳於北京協和醫院病逝,終年105歲。圖為楊絳的散文集。

5月25日凌晨1時10分,中國著名作家、文學翻譯家、外國文學研究家楊絳在北京協和醫院病逝,終年105歲。據媒體報導,楊絳生前留有遺言,要等火化後再發訃告。

楊絳原名楊季康,是中國著名作家、文學研究家錢鍾書之妻。她曾任職於北京大學文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等,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著有散文集《幹校六記》,小說《洗澡》、《倒影集》,劇本《稱心如意》、《弄真成假》,譯著有《唐吉訶德》、《斐多》、《小癩子》等。

楊絳祖籍江蘇無錫,1911年7月17日生於北京。1932年,她取得蘇州東吳大學文學學士學位,同年考取清華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研究生。1935年,楊絳與錢鍾書結婚,同年夏季與錢鍾書同赴英國、法國留學,兩人育有一女錢瑗。

1938年回國後,楊絳曾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外語系教授、清華大學外語系教授。1958年,47歲的她開始自學西班牙語,並翻譯了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的小說《唐吉訶德》,被公認為優秀的翻譯佳作。

1966年文革開始後,楊絳、錢鍾書也和其他知識分子一樣受到迫害,並被下放到河南的「五七幹校」(幹校指接收幹部和知識分子勞動改造的農場);他們的女婿則在文革中自殺。

1981年,楊絳散文代表作《幹校六記》出版。這本書反映了她和錢鍾書兩年的幹校生活,在1980年代成為暢銷書,港澳台均出版了繁體字單行本,並被譯成多種語言在國外出版。

文革結束後,楊絳和錢鍾書的生活逐漸恢復正常,重拾學術研究、翻譯與創作。錢鍾書於1979年出版其學術代表作《管錐編》。

90年代後期,錢鍾書和錢媛相繼病逝,楊絳基本停止了各種工作。一直到她92歲高齡時,才重新提筆,寫下了回憶錄《我們仨》,追憶了一家三口在動蕩歷史中的艱難與快樂,成為膾炙人口的作品。2014年,103歲的她又出版了為小說《洗澡》所寫的續作《洗澡之後》。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院長孫郁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楊絳和錢鍾書都是非常重要的作家和學者,如今像他們這樣既是學者又是作家的人已經不多了。他還表示,《幹校六記》中對文革歷史的記錄,都是後人了解那段歷史、那個年代知識分子命運的參考書。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現代文學專家陳子善也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與錢鍾書的尖銳不同,楊絳的筆調是溫文爾雅的,卻又帶出了人間的冷酷和狡詐。他還肯定了楊絳晚年的成就,包括整理、出版了錢鍾書的文稿,令現在的人可以看到更多資料。

270 萬字
2014年8月出版的9卷本《楊絳全集》共270多萬字。

聲音

最才的女,最賢的妻。

錢鍾書寫給楊絳的贈語

我的「向上之氣」來自信仰,對文化的信仰,對人性的信賴……細細想來,我這也忍,那也忍,無非是為了保持內心的自由,內心的平靜。

楊絳百歲生日前接受《文匯報•筆會》採訪時說

楊絳93歲出版的《我們仨》,以及後來在100歲上下出版的兩本文集,文章都飽有生命力和精神能量,真是奇跡。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院長孫郁

《幹校六記》

是1981年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楊絳散文集,收錄《下放記別》、《鑿井記勞》、《學圃記閒》、《「小趨」記情》、《冒險記幸》、《誤傳記妄》六篇。從衣食住行、同志之誼、夫妻之情等瑣事中反映知識分子於「文化大革命」中在幹校的勞動生活。《幹校六記》的書名和篇目,都源自清乾隆、嘉慶年間沈復的《浮生六記》。(資料來自百度百科)

來源:澎湃新聞新華社第一財經風傳媒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