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高考來臨前夕,招生名額分配不均引發中國多地抗議

刊登於 2016-05-24

2015年6月7日,一群中國高考生離開試場,走向等候他們的家長。
2015年6月7日,一群結束高考的學生在離開考場。

每年6月初,中國學生都將迎來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高考),這也是不少中國家庭的頭等大事。但中國教育部、國家發改委近期公布的「2016年部分地區跨省生源調控方案」,卻引起了一場關於高考公平的風波。

方案要求,高等教育資源豐富、2016年升學壓力較小12個省(市),在上年常規跨省生源計劃和2016年協作計劃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加面向中西部省(區)的招生名額。

生源名額調出地為河北、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上海、江蘇、浙江、福建、湖北、陝西、青海,調出總名額為16萬。其中湖北省調出最多,達4萬。

生源名額調入地則包括山西、江西、河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其中貴州調入最多,達3.82萬。

方案出台後,江蘇、湖北、河北等生源調出地的部分家長感到不滿,認為方案會導致省內大學對本省學生「減招」,損害自己孩子的利益,因此紛紛走上街頭抗議。

而屬於生源調入地的河南省鄭州市日前也有學生家長舉行了抗議,抗議北京大學等熱門高校的招生名額分配存在歧視,在一封他們寫給國務院的公開信中,他們稱2013年北京大學在河南的高考錄取率為1/8900,在北京的錄取率則為1/325。

分數面前人人平等,只對同一省份內的考生有意義;一旦跨省比較,則必然出現機會嚴重不均衡的問題。

法律人任星輝

抗議發生後,部分生源調出地的教育部門對「減招」進行了澄清,指方案不會影響省內錄取率。據新京報統計,已有至少6個省市的教育部門公開表示,今年高考不會減少本地招生計劃,包括江蘇、湖北、黑龍江、吉林、四川和天津。

但部分家長仍對調出本地招生名額感到不滿,並質疑為何教育資源豐富的北京不向其他地區調出更多名額。

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的一份報告顯示,2012年,中國全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30%,但這一數值在北京已超過60%;而更令人關注的是重點院校和名校的錄取率,據統計,一名北京考生考入北京大學的機率,是一名廣東考生的17倍。

但12個調出省市大多在教育資源上仍佔優勢,其中江蘇高校數量全國最多,有162所;湖北、河北、遼寧、浙江分別有123所、118所、116所、105所。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12個生源調出地的省市有一個共同點,即高校比較多,但本省生源不夠,因此在外省招生是必然現象。他還表示,這些省份過去歷年都要進行跨省招生,今年公布的調控數據實際上也是對過去調控狀況的延續。

69
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各省市擁有「211大學」(即重點大學)數量的分布,比例最高的是北京,為1.11所/百萬人,是最低的河南省的69倍。

聲音

目前高校與考生之間的供求關係已不能與招生計劃相協調,矛盾很突出。權力部門無法判斷學生和學校之間的匹配,用指標的方式分派給不同的地區,相當於把「牛」和「草」分別隔離開來劃分,必然導致了一些牛隻能「啃地」。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

跨省調控並不只是單一政策,北京地區沒有繞過「支援中西部」的政策,一直在持續「減招」之內,今年北大等部分名校在北京的招生比例還會繼續下降。

教育專家王宏斌

無可否認,改革時盡量不觸動既得利益,以免招致激烈反對,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果既得利益者無法感受到壓力,又哪來的改革動力呢?

法律人任星輝

高考

是中國大學最重要的入學考試。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統一組織調度,或實行自主命題的省級考試院(海南省為考試局)命題,每年6月7日、6月8日為考試日,部分省區高考時間為3天。2015年起,高考取消體育特長生、奧賽等6項加分項目。(資料來自百度百科)

來源:財新網人民網FT中文網VOA中國青年網中國經營報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