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潘小濤:受託來港吹和風,張德江挾帶私貨

從多次發言可見,張德江在公在私都另有目的。

刊登於 2016-05-20

警方在灣仔會展和張德江下榻的君悅酒店附近設保安區,用大批巨型水馬築成圍牆。
警方在灣仔會展和張德江下榻的君悅酒店附近設保安區,用大批巨型水馬築成圍牆。

張德江訪港(中共稱為「視察」)三天,目的何在、成果如何?

表面上,他是為「一帶一路」而來。在「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發言中,他講了50次「一帶一路」,鼓勵香港積極參與、指出當中的機遇等。但從多次發言可見,他在公在私都是另有目的。

先說「私貨」,就是公開挺梁。張德江在晚宴致辭時說,19年來香港暴露的問題是多年累積,「梁振英領導的特區政府看到問題所在,着力推動香港經濟社會發展,採取政治措施,只要香港各界秉持『放開彼此心中矛盾、理想一齊去追』的精神,共同支持特首及特區政府依法施政」,就可「取得成效」。臨離開前「向各界人士」講話又點名挺梁:「支持梁振英特首及特區政府的工作……,要讓特區政府有條件執政,不能大家人人說了算,不能光是找政府的矛盾和毛病」。

暗挺梁輕斥港獨

作為國家領導人,在特首提名進入倒數的敏感時刻,不遺餘力點名支持梁振英,雖很巧妙只說支持其工作,但想他連任已呼之欲出。不過,這絕不表示中央已決定讓梁連任,而是張德江在盡量利用「灰色地帶」私自挺梁,否則輿論機器早就開動,建制派、土共等更不會舉旗不定,那位「消息人士」也毋須向外透露張德江在閉門聽取曾俊華匯報時,不滿其內容「官腔」的消息。而且,張德江「私自挺梁」極可能是向眾裏尋曾俊華握手的習近平,還以顏色。習近平插手其地盤上演「曾握手」,他為什麼不能「模糊挺梁」呢?

不過,張德江的主要目的還是受中央之託,來港宣示旺角事件後新的香港政策──吹和風。因此,他把姿態放得很低。首先,費盡心思把四名泛民議員請進會議室,讓他們暢所欲言講香港問題(僅是香港議題哦),甚至在他們當面指斥梁振英時也沒拍桌子。在中共對香港愈來愈強勢,忽然出現這個「破冰」會面,大有蹊蹺。另外,他對發還泛民議員回鄉證、往後保持溝通等都有正面回應。其次,張在晚宴發言重申「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這12字一度在中共文件及領導人講話中消失),「所謂中央要把香港內地化,甚至變『一國兩制』為『一國一制』的說法,完全沒有根據」。

至於重頭戲的談論「港獨」,他也只是輕輕的警告。他說,「有極少數人」排斥一國,抗拒中央,「甚至公然打出港獨的旗號,這不是本土問題,而是以本土之名行分離之實」,「這對香港是福還是禍?相信廣大的香港同胞是心中有數的」。又說鄉土情懷人皆有之,肯定「香港同胞對自己生活方式和價值理念的珍視」。不久前,《人民日報》、《環球時報》甚至本地左派還殺力騰騰痛斥本土和港獨,大家以為張德江來港會殺殺港獨氣焰,結果態度如此溫柔,語氣那麼溫和。

他在「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發言時,還大讚香港本土文化,「香港的功夫片在世界各地都有忠實『粉絲』,影響了幾代人」,香港與東南亞的華僑同屬「粵語文化圈」。當然,他只是點到即止,並沒表演一兩句廣東話,也沒說喜歡哪部港產片、什麼廣東歌,全是賣口乖,但張德江公開讚賞廣東話,在中共近年致力打壓廣東話、阻止香港文化北上的背景下,已是很低姿態了!

公關災難吃掉訪港成果

可是,張德江如此賣力吹和風,收效並不大,大部分香港人並不賣帳,原因是他的公關災難太多,令港人極度討厭,以致他說什麼做什麼,都無法打動已先入為主認為他來港搞搞震(添亂)的市民。

在邀請議員參加晚宴時要填寫表格,提供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號碼、國籍、電話、地址等詳細個人資料,這些無理要求就已引起熱議,網民一面倒批評這是羞辱嘉賓,導致泛民議員集體杯葛。其後,張德江甫落機就說自己擔任廣東省委書記時,與港府共同抗擊沙士疫情並取得勝利。這是顛倒黑白,正因為他涉嫌隱瞞廣東疫情,封鎖消息及禁止傳媒報道,才令沙士傳入香港及擴散,造成香港1755人染病、299人死亡。因此,這段話形同在香港傷口灑鹽,令更多市民憤憤不平。

最令市民憤慨的,還有不合理且隨意的封路及保安區。君悅酒店由他和隨團成員包下了,酒店一帶的灣仔北,固然被個半人高的水馬包圍,以致生人難近形同死城,就連行人天橋、行人路也要間歇性封閉。記者採訪行動也受到史無前例限制,而他離開灣仔到將軍澳及觀塘參觀老人院及未落成公屋,封路範圍就更誇張,致大半個港島、東九龍、將軍澳,甚至清水灣的交通都一度癱瘓;連西隧都有車龍,周四(5月19日)早上干諾道中五線全封,車龍至中山紀念公園,有司機說「揸咁耐車未見過(如此塞車)」(駕車未見過如此塞車)。市民都叫他不要再來,網上更全是罵聲!

一個人被指獨霸一間酒店一個地區,每次出行都造成大塞車、地盤停工等,必然不得人心。他說的每句話都只會換來更大敵意。這種「關公災難」,在現代政治中是致命的,換了別的國家選民早就將這種政客趕下台(還好中共沒有真選舉),但花費那麼資源來港宣示政策,卻因為拙劣「關公」而收獲不了應有成果,太冤吧!

(潘小濤,香港資深傳媒人,商業電台節目主持人)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